正文 第八百零六十一章 大唐奇人李元婴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第八百零六十一章 大唐奇人李元婴 (1 / 5)
        
熟知一切的李之,因此才会辨识出武后此刻的一箭三雕地真实用意,但令他颇感惊异的是,看似无心朝政、并在历史上以三让天下而著名的李旦,居然也能于瞬间觉察到武后的极深用意。

        这个意外发现,让李之一时间兴致大起,他并不在乎李旦拥有超然执政能力,而是好奇一向以孝和、玄真,率情背礼,取乐于身的李旦,对武后的阴谋知悉的深度有几分。

        按照李之的了解,他对李旦好感更多些,此人大智慧,被历朝历代皆称颂为圣贤,不是没有道理的。

        武则天摄政,皇帝李显不甘傀儡地位,试图扶植自己势力,被废为庐陵王,李旦被武选为新的傀儡皇帝,实际上则被拘禁深宫,形同囚徒。

        经过数年准备,她代唐建周之时,此时的李旦是不让也得让,否则身家性命必不保。

        武则天称帝,为收买旧唐臣民之心,令李旦改名“武轮”,封他为“皇嗣”,即宣告李旦仍为自己死后的皇位继承人。

        就这样,李旦做了6年天子、8年皇嗣,在这十多年都是故唐王朝大臣效忠的第一旗帜,也被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亲族视为首先要铲除的眼中钉。

        有小人谗言李旦的正妃刘氏、侧妃窦氏(李隆基生母),行所谓“厌蛊”之术,便被武则天处死,尸骨不知所终。

        而李旦亦被酷吏罗织罪名审讯,幸得忠臣剖腹明志,这才化险为夷。

        等到武则天终于放弃“以周代唐”的鼎革企图,决定将皇位还给李唐血统的儿子。

        之所以要大费周章,把被流放了十四年的李显找回来代替李旦,立为太子,可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因为李显远离政治中心多年,此时实力,相比于李旦来说极为单薄,更方便于自己控制。

        因此,李旦这第二让太子,同样是在武则天的意志主导下,非他本人所能左右。

        武则天为了制衡新太子李显,李旦也被改封为相王,结束了十多年的囚徒生涯,可以开府治事,公开扶植自己势力,其实是所得远大于所失。

        拥立唐中宗、迫使武则天退位的“神龙政变”中,李旦的相王府和他的妹妹太平公主,出力甚多,势力发展甚大。

        所以唐中宗复位时期,韦皇后和武三思的武韦集团,也一直并不敢对此二者轻举妄动,三方保持微妙的平衡。

        李旦先让皇嗣之位于皇兄李显,推辞太尉、宰相、皇太弟等厚赏,反而令他以宽厚恭谨之名誉于朝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