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第四百九十四章 儒家法宝 (1 / 5)
?最古老梵文,一直与各种古天竺的俗语共存并演化,而从口语变成书面语,是已经世俗化后的几经变异体,早失去了雅利安梵文原形。
如今唯有创立佛教初时,有具体文字因便于传教才出现的,因而目前仅有那个年代佛经中有相关字样,也就能够解释得清了。
但这些与李之等人关系不大,尤其是李之这位后世来人,既然那卷羊皮卷,是以地图形式存在的,对于拥有世界上大部分地理概念的他来讲,仅根据地图绘制,猜测出大概位置,还是能够做到的。
当然了,仅有大概地理位置是远远不够的,他不在意的原因,更源自自己根本不会认为西方或是西域人,拥有更高级修炼法门。
而其他宝藏对于他来讲可有可无,他只在意修炼相关传承亦或资源,因而对待此类宝藏,也只是略感兴趣而已。
示意孙思邈收起那份羊皮卷,李之才拿起那只看似普普通通的小铜壶,神色里带着些兴奋:“这东西是我们东土大唐之物,一种不知其品阶的铜壶法宝!”
此言一出,不仅是继源、伏辰二人大惊失色,便是见识过真正法宝的孙思邈,也同样面显惊诧:
“你说这是法宝?不能因为它被藏在不知材质的铁箱内,就断定其法宝性质,因为其上感觉不出一丝炼制气息,更无片缕道家、佛教法术纹理!”
李之嘿嘿一乐,“马爷可见过儒家法宝?”
众人又是大惊,他们均知道、佛、儒三教均可修炼,其中儒与道修炼方式有些类似,都是克制自己私欲,讲求尊崇天道天理。
但他们不信神鬼之说,修真更谈不上,因此并无实际修行功法,个人修行仅靠一个悟字。
儒家修行境界也只有两层,低级谓之成贤,高级叫做成圣。
在道、佛二教看来,儒家是很自私的,对儒家的认识理解就是只渡己,而不像道教是先渡己后渡人,佛教是讲究先渡人后渡己。
他们悟的方式同样是吸收日月精华,打坐,陶冶情操,进而感悟天道,而不似道教那般讲究自然之道,待得体内气息达到中正平合,才开始感悟天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