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提前预防以及巩固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四章 提前预防以及巩固 (1 / 4)
        众人阵唏嘘,既有喟然长叹,也有哀而不伤,其中存在几分真情流露并不重要,关键在适逢其时。

        “那时遇仙桥早已完工在即,尽管建筑伊始由来已久,遇仙桥亦并非最初设计理念,但据传遇仙二字提议,还是当今圣上御意。为何坚持如此,且深邃何在,就不是我等下臣能够猜断出来的了!”谷西绣总算是将话题引回。

        “或许是种咎戒警示,或者以此来凸显御苑皇权象征寓意!既然仍立石碑两方,传诵遇仙来历,怕是里面还有更深层缘由!”杨高澹刻意在此处插言,眼神看似无意识瞥过李之。

        李之心下动,转瞬就明白了投来目光中意味,谷西绣番解说里,有个不显漏洞与巨大不严洞隙,后面既谈及那名考生于学问上无真材实料,前面却在凿定考生功名得以成就。

        唐朝应考人数多,录取名额少,所以科举考试难度非常之大。很多士子毕生应考都考不上,当时有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法,可见科举考试之难。

        科举考试难度太大,所以很多人考到白发苍苍都不能中举,这就是“赚得英雄尽白头”句最真实由来。

        既然科考如此之难,无真材实料得那名考生又怎能高中,继而更有入职翰林学士经历?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为那人有真才实学,且能以新员身份得以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再有三六九等之别,也是专门伎艺人员,那可是专为皇帝召集批为私人参谋的文士,以备顾问之用。

        再则,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事为既成事实,或许仙人身份有待考究,但承蒙贵人相助不可泯灭,当然这点难以理喻,也无从验证。

        关于后来有人远去陇西寻找那名考生家乡,才意外得知考生远亲就是王品,则是李之认为最大漏洞所在。

        因为他的师傅即出生于陇西,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因而那里亦为历代郡、州、府所在西陲要镇。

        陇山是六盘山南段别称,又称陇坂,据谭师傅所言,那里战乱频发,突厥扰劫延绵不绝,他所在路王村,已是远离边陲重镇上百里,全村二百三十余口仍被洗劫空,除他之外均被屠戮殆尽,那里何来究其那名考生具体由来说?

        陇西每与突厥战之后,就等于在当地重建构防工事,哪里还有什么原住民不知死活,仍牢牢守护着方祖地苟活?

        杨高澹是知道此事的,因此才会产生与李之同样巨大疑虑,或许在他看来,是朝廷某些人有意在遮掩什么得仙人指教说。

        其实细细想来,自王县丞投河前高呼“仙凡路隔,茧自缚”二句里,粗读的确极符合他当时不堪境遇与生存现实惨状,但往深里探查,就存在着定蹊跷在其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