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1 / 3)
李之点头,“《增广贤》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的核心。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同时,也强调人之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原则。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说教并不排斥。强调了读之重要、孝义之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儒家精神,与全所弥漫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之人,均可以看到自己认可格言,使之具有广泛代表性。”
那人颔首给予肯定,“我也听闻《增广贤》以有韵谚语,与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优良传统。我认为将之视为宝贵精神财富没有任何问题”
俞太尉未置可否,而是望向李之:“李先生,可否念诵其几句,也好令我等提前了解一下?”
尽管他极想帮助李之,但也要注重所著之物之严谨性与传播性,更不能夹杂政事涉及。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皆是些关于社会、人生方面内容,经过人世沧桑、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之格言。再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这成了,由谚语、俗语所集汇,又涉三道之精粹,正向引导、反向警示兼而有之,其意义已经极为要甚,必会引来众相关注。我们有这个著作拿出来,足以称得鸿图开业巨作了”那名老者欣喜道。
李之补充,“这可并非我个人著作,而是借用了无数名家言辞与民间谚俚之语,而且个人认知有限,需要各位予以补齐修缮,已经为圣贤讲堂集体智慧之结晶,可万万不可单署名号”
“那样岂不是过于委屈与你了?”俞太尉笑了。
“哪里有甚委屈可言,我本来是种积攒他人词汇举动,目的也仅出于民间学堂普及,可没有半点功利性心理作祟再说了,盗用他人之言辞可不是个良好名声,可不敢拾人牙慧而助于己名,教育后代乃我人墨士理当之责,万万不能籍此留名”
众人纷纷点头,他所讲无疑是在奉行人予以世人教化之当责,通俗点说,是在编著一部教学讲义而已,署不署名谓还真是无有必要。
但这等著作签署圣贤讲堂大名是例外一回事了,往大里讲,是在帮着朝廷成教养后代责任,往小里讲,是在为圣贤讲堂树立声威。
于是,到场所有人,对李之好感飙升,而且是因发乎由心的敬佩所渲染,也使得他转眼间,被翰林院一系正式接纳了。
接下来,随着李之一字一句缓缓道来,众人面笑意也越发转至凝重,因为通篇字从表面听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不难发现有其内在极强逻辑。
全对人性认识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如“贫居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其也同时告诫,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或点明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之时世弊端,“不信但看筵酒,杯杯先敬有钱人”;进而揭露法律与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