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青旂遥倚望春台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青旂遥倚望春台 (1 / 6)
        仲忧告诉我,在陈国,每个郡县大都是承袭的宗亲之家与公卿世家的所在之处。

        像昶伯的封地在余陵,太仆的封地在银波,在圣安的六卿多留于朝内,方便与国君议事,每相隔三年,便可回封地一次。

        而这些封地的郡守,大都是公卿和宗亲的本家之人,或是外亲与其相近的人来担任的,难免“为国”会变为“为家”。

        而私田的逐渐出现,便是“为国”变“为家”的重要转变之一。

        这公田的一倾,赋税为三百担,而公田一年所产的粮食为五百担到六百担,充公赋税之后,所剩下的粮食便是每个郡每年所得,除了分给当地的百姓做存粮,留给当地郡守的,除了做可养家糊口的余粮,几乎是没有了剩余。

        于是,这些郡守便命当地百姓与自家的奴开垦荒地,所得粮食大都比公田的粮食还要多。

        因而公田渐渐地荒废了,私田便越来越繁盛,而当地的郡守所存的粮食也越来越多,甚至在他国粮食不足时,用以粮食交换钱财。

        仲忧说的这一现象,其实我在重华寺时,也曾见到过,那些开荒的百姓有几次见终首山的山间土地肥沃,险些将私田开到山上去。

        好在净慧师父在当地百姓的心中还是有一定威望的,吓唬那些百姓说,不可惊扰山神,否则必有大难。

        那些百姓才信了,不再来山上开垦私田。

        如若在这样下去的话,各个郡县的存粮便超出陈国的总数,若说世人皆是昶伯这类的忠贞之人也好,怕就是怕,若要有人与赵南子一般,囤积粮草再招兵买马,那对陈国来说,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所以那些宗亲,才这般不将父亲放在眼里,意见不合时,一个不开心便都跟着赵南子一起作妖了。”我想起那些宗亲的嘴脸,到现在还气的牙痒痒。

        “其实我一直有个办法想与公主说,不知公主可否能理解。”仲忧开口道。

        我侧过头看着他,深觉他还是个挺有主意的年轻人,只是不知为何,却被世人传成不学无术,只识丹青妙笔的纨绔少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