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烧窑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7章:烧窑 (2 / 3)
        “先生会做?”端木翰一脸期待的看着李子勋问道。

        李子勋笑着点了点头道:“其实只要有主材料,想要做这个也不是特别难的!”

        “只要有琉璃就好吗?需不需要我准备别的东西?”

        “你先给我找来琉璃再说,其余的我来想办法!”李子勋笑着解释。

        “行,先生在这里等一会儿,我现在就去给您找琉璃!”得到李子勋的肯定答复后,端木翰就希望马上回去将琉璃取来,好让李子勋早点做出这千里镜。

        看着一脸焦急的想要跑出去的端木翰,李子勋笑着阻止道:“你急什么?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好的!你明天将那琉璃带过来就好啦!”

        端木翰也知道自己有些急啦,这才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笑道:“好吧,那先生,我先回去了。明天我就将那琉璃带来。”

        李子勋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看着端木翰一脸满足的走出了书院。

        其实想要制作玻璃的原料并不难弄到,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制作玻璃的过程。这个环节若是不解决,照目前的技术而言,玻璃怎么也不可能被做出来。沙子中的二氧化硅高温熔融,形成玻璃液之后。要想做成各种形状,需要对玻璃液进行吹制。找不来会吹制的人,就只能是白搭。

        前世里李子勋有看过关于人工吹制玻璃的纪录片,过程和做法倒是很了解。但那是纸上谈兵,当不得真。这是一门手艺,不是光看看纪录片就能够掌握的。

        之前有说过,这个朝代跟前世的华夏其实是很像的,现在的欣国也存在琉璃制品,就像是前世,玻璃制品其实在华夏国内早在汉代就有了,不过,后来汉代平定匈奴,加强了同西域的交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频繁,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波斯、希腊等中亚和欧洲文化也是在这一时期对中国有了第一次的大规模羼入。随着这些外来文化的传入,西方玻璃器大量输入中国,这种玻璃更加透明光滑,能做的大而薄,关键是硬度都要比本土工艺制出的玻璃高的多,于是本土玻璃就被取代了。

        后来宋朝的时候有个叫程大昌的人,写过一本《演繁露》,里面提起过——“然中国所铸有异于西域者,铸之中国则色甚光鲜而质则轻脆,沃以热酒,随手破裂;至其来自海泊者制差朴钝,而色亦微暗,其可异者,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损动,是名番琉璃也”。

        这就说明本土玻璃颜色光鲜,但是极其脆弱,“沃以热酒,随手破裂”,倒杯热酒就会碎掉,随手一握就能握碎,这种强度根本不能实用,而西方玻璃,则“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损动”,所以就淘汰了本土的玻璃。

        李子勋看过这个纪录片,里面说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因为本土玻璃缺少了一道必要的工序,那就是“退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