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二章:清明上坟 (2 / 2)
清明上坟图,暮光之洲玩家的专属任务。
在圣途中,除了铁匠铺子之类的店铺,还有一种类似古玩店的‘淘宝店铺’,都是系统开的。主要销售一些古玩字画、文玩手串之类的东西。购买这些东西,是需要眼里和运气的。淘宝店里将这些东西分成三种:已辨识过的,确定具备魔法效果的物品。此类物品价值很高,但是品质有一定的保障。可辨识的文玩古董,这些东西价格稍低,玩家凭自己的眼力运气购买,辨识过后,如果具备文物性质,则价格倍增,既可以留给自己使用,也可以转卖他人大赚一笔。无法辨识的,这种东西价格最低,赌性也最大,需要玩家通过高级npc发布的相关任务来进行辨识。
打眼本身是生活职业玩家,具备深厚的文玩知识储备。他在圣途中算是个另类,只通过各种文玩的辨识、买卖,积累到不菲身家。这一次,他在一家淘宝店铺辨识一张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发现这幅画比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多出一个人来!
一个人,就是一副场景。这人蹲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落烧纸,面前是一个不高的土堆。
打眼见过不少清明上河图的摹本,对整幅图不说是了如指掌,也是耳熟能详。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两字,并非指“清明时节”,而是描绘了当时汴京的清明坊到虹桥这一段上河的秋季景色。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其首段描摹汴京郊野春光。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令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有间“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来往,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紧张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因状若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或用竹篙撑,或用长竹钩住桥梁,或用麻绳挽船,或忙着放下桅杆以顺利通过桥拱。邻船的人也指指点点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紧张议论,期盼大船顺利通过。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专门经营,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轿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形形*,样样俱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计描绘了五百五十多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整幅图画景物繁多,巨细无遗,却并不显得琐碎繁缛,表现出画家对大场面宏观把握的能力,以及于豪放中见精微的绘画境界,令人无法不钦佩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表现力。
打眼不断放大眼前的局部画面,确定这个人物是其它清明上河图摹本中从未出现过得!清明上河图,共有五百五十多个人物形象,树木不计其数。但是打眼记得清楚:张择端所画的很多树木都是两两并生,就是在很近的距离画上两棵树木,但不管是原作还是摹本,都不曾出现将一个人画在两棵树中间的情况!放大、再放大,直到将这个人物放大到原先的五倍,打眼才看清,这人跪坐在地上,正在烧纸,显然也是在祭奠先人或者朋友。
打眼知道,清明上河图,并不是描述清明时节场景,而是‘清明坊’‘上河’这两个汴京地点的场景,而且其季节也是秋季,并非清明节所处的春季。现在,这幅画中出现了一个‘上坟’的家伙,可以说是把‘清明上河图’变成了一副‘清明上坟图’。
整幅画的意境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