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战前策略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9章 战前策略 (2 / 5)
        在装备方面仅有392万苏军拥有完整的武器装备,其中仅有56万苏军配备了先进的中械武器装备,其他苏军使用的都是战前苏联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甚至可以追朔到一战期间德军的纳干步枪。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苏军大量被德军歼灭,致使新进装备的先进武器装备都被德军缴获,苏联的军工厂和战备储备库也在去年苏德战争爆发时被大部分摧毁。苏联的工厂大规模从西部前线向东部后方迁移,如今在大后方刚刚完成重新投产,但产能肯定无法达到战前的水平,至少在一年后才能全面满足苏军的战争消耗。

        当然,**亦大规模向苏联提供武器装备,但帝**方考虑到苏联未必能够挺得住德军的下一次全面进攻,大量先进装备给了苏军的话,很有可能跟法国那样一并都被德军缴获了去,因此帝**方并不积极的交货,而是有意拖延。

        对此,**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军方尽快将装备交给苏联方面,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实际执行过程中,故意拖延还是普遍存在的。

        继续大力支援苏联,是**暂时对付美德同盟国的政策。**不指望苏联能够撑多久,因此当**银行开动印钞机大量增发钞票交给军方后,帝**方立即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战争准备工作。

        帝国陆军承担的压力最大,因为整个同盟国世界(德、美、意、西、保、罗、芬)的陆军总兵力高达2400万人,而大中华各联邦成员国的总兵力加起来只有1300万人,凭借人口优势,战争动员起来虽然能够达到4000万人的庞大作战兵力,但相比较西方军队的战斗力而言,大中华共荣圈成员国的战斗力普遍低下。很难给同盟**队造成巨大的军事压力。

        因此,**不得不主要靠帝国常备陆军和预备役兵源来进行未来可能的军事作战。按照帝国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将在光华四十三年初完成1000万兵源的征募工作,在光华四十三年夏天完成至少500万规模的正规军队的作训科目。这五百万正规军将成为对抗同盟国集团的主力军。

        另外,**政府亦向整个大中华共荣圈成员国下发了动员令,让各个成员国提早进入战争准备状态。

        由于**总参谋部制定的对美德同盟国作战的计划当中。少不了需要一些炮灰部队做一下客串,牵制敌人的主力。为帝国主力部队创造战机一举消灭敌人。而这些年来,朝鲜、琉球、吕宋、兰芳、新加坡、巴布亚、澳洲等国家已经陆续为**贡献了超过300万炮灰部队,其中大部分都在中美大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成功的吸引了美军的炮火,使得中华帝**得以顺利的一举围歼并击溃美军主力,并付出了最小的伤亡代价。

        有鉴于此,帝国政府跟各成员国商议之后,成立专门的联军司令部。承诺战后利益均沾,出兵多贡献大其战后分红也就更大。

        但是对于各成员国来说,西方人的战争根本不关他们的事情,他们也不想参战。除了已经跟美国打起来的墨西哥和跟德国打起来的亚美尼亚外,就是刚刚加入联盟的英国和法国流亡政府最为积极,其他国家大多数都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反过来更是劝说**政府不要介入二战。

        当然,对于这些小国来说。他们有**这颗大树遮风挡雨,自然不会关心世界大战。不论谁输谁赢,跟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但是对于**而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德国和美国早晚会对**动手的。

        **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战争准备了。巨大的战争机器正在进行预热和加油,决心对同盟国开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也正因为如此,英国才会甘心暂时跟德国停战,跟法国流亡政府一起积极配合**进行战争准备工作。

        但摆在**政府眼前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国民对战争的态度问题,尽管德国灭掉法国之后,同盟国实力急剧扩大,帝国很多国民都看到了同盟国对**的威胁,但是**国民自古就不喜战争,自打**登上世界霸主地位,万国来朝的盛况再现,**传统世界中心的地位回归之后,帝国国民们就更加不喜欢战争了。

        尤其**在民主进程上面的高度发达,作为全世界最为民主的国家,帝国政府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需要帝国各地的国民进行公投,即各州政府、省政府的地方议院的全体议员们投票,接着是帝国国会众议院、参议院进行表决通过,然后由帝国政府内阁总理大臣核准,再交给帝国皇帝陛下加盖玉玺昭告天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