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导弹实战部署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80章 导弹实战部署 (3 / 3)
        王辰浩很快根据他的记忆,列出了**导弹部分战备执勤条例。

        按照王辰浩的指示,帝**方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制定了发射手册。如一个典型的导弹发射阵位有一个活动的,或“热”位,这里的导弹是被保持在随时准备发射的状态的。这里通常有当值的发射人员值守。根据发射手册,“热”位导弹的发射需要15分钟,但是熟练的发射组可以在6分钟多就完成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通常还会有一个后备位,有一枚准备状态相对较低的导弹,这里由待命的组员值守,一般可以在20到30分钟之内完成最后发射准备。如果有第三个发射位的话,那里可能并没有待命中的导弹,如果未值勤的发射组能及时赶到的话,他们可能能够将导弹组装好并完成发射准备工作。但由于所有的发射阵位离潜在敌人都只有数分钟的飞行距离,第三枚导弹能发射出去的可能性并不大,尽管如此,无论是值班还是后备的发射组,都会进行种种操练,以期减少发射前的准备时间。

        西北风六型地对地导弹正式量产后,依然陆续进行了十几次的试验。

        在一次试验当中,当发射军官按下发射按钮后,火箭助推器点火,在2.5秒内将导弹加速到每小时400公里速度。之后,助推器脱落,导弹继续以预设的航向和爬升率前行,直到被制导组的设备截获。西北风六型导弹无法进行高度和速度控制,只能以最大速度飞行,直到燃料耗尽,达到最大高度。到距离目标约10公里时,制导组发出一个“锁定攻击”的信号,使导弹弹鼻下沉,进入“终端俯冲”过程。俯冲过程近似垂直,直到导弹达到了无线电高度计预设的引爆高度然后引爆弹头,若无线电高度计失效,则使用后备的气压高度计,若气压高度计亦失效的话,则使用弹上的撞击引信。

        不过,以王辰浩的标准来看,**的第一款实战部署的西北风六型地对地导弹并不是一种精确的武器,导弹落入目标1千米范围之内都被判定为“命中”。尽管这种导弹被分类为一种战术武器,但它实际上并没有攻击点目标的能力,所以其目标只可能为一些都市附近的大型军事设施,如飞机场。当然,导弹的真实目标是高度保密的,只有发射组中的制导军官掌握着目标信息。

        尽管西北风六型导弹具备核打击能力,但由于其射程近,考虑到战区部署问题,进行核战争时很容易影响己方作战单位。

        因此,中华帝**方在开发西北风六型地对地导弹的同时,根据王辰浩的特别指示,采用多级火箭推进方式,展开西北风七型(XBF-7)远程巡航导弹的研制计划。

        由北洋电气公司在其原本的CK-12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基础上,一种内含“星形燃烧”的设计被安装于A-10测试载具上进行试验。这是一种核心燃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其燃料的表层始终保持不变。因此该型号发动机兼顾了较早的末端燃烧发动机和核心燃烧发动机的优点,即推力稳定和质量较轻。

        安装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XBF-7在光华四十一年夏天进行了三次试射,结果两次失败,一次成功,采用二级火箭发射方式,最远射程为4520公里。由于西北风七型长程巡航导弹的成本太高,维护费用也极为昂贵,单单在导弹试射阶段,总费用就高达2.6亿龙币,已经大大超出了军方的预算。

        帝**方虽然认可了西北风七型导弹,但是仅仅以实验为目的生产了三枚该型导弹,部署给天军火箭兵部队,未能大规模生产。

        尽管西北风七型导弹未能实战部署,仅仅作为**的战略威慑武器,大多数时间都在试验台上度过。但这款远程导弹却是全球第一种可以搭载50万吨当量的热核弹头的导弹,当**对外宣布可以不用远程轰炸机就可以对五千公里外的目标实施核打击时,全世界都惊呆了。

        大多数国家都不相信,只有正在发展飞弹武器的德国人相信了,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理论。只是受限于德国的工业制造和技术水平,德国人的几款V系列飞弹的射程只有三四百公里远,但他们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奋起直追,加快了他们的飞弹研制计划。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