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0章 欧洲战车大竞赛 (2 / 4)
在第三次索姆河战役中,法军为了牵制德军的攻势,减轻索姆河西线英法联军的压力,同时也为了得到德军装备的**造m13式反器材步枪,特意发动了一场小规模高强度攻坚战,出动100辆战车突击索姆河东线的德军。德军主攻在西线,东线德军以防御为主。像往常一样,德军使用m13反器材步枪攻击英法联军的战车团,法军出动一支特别突击队,专门盯着德军的反器材步枪手位置,很快击毙了十几个德军反器材步枪手,缴获了完整的m13反器材步枪。
法军得到这款步枪后,积极开始拆解研究,很快便弄清了m13式反器材步枪的构造、弹种和摧毁能力。经过试验,法军发现m13式反器材步枪仅仅可以穿透15毫米中华特种钢和20毫米以下的法国表面渗碳钢,而且这种缩水版的m13反器材步枪的穿透作用距离在400米以内,超过400米将无法穿透,甚至精度不够。
于是法军在现有的m07式战车上加装了一层8毫米厚的钢板,解决了被m13反器材步枪威胁的局面,同时法国仿制和改良新款雷诺ft-17坦克直接换装了22毫米正面装甲,用来抵抗德军的m13反器材步枪的攻击。
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尽管是山寨**m07式战车而来。但不得不说法国的科技力量还是很强的,他们能够在**科技人员的设计理念基础上创造出新意,将m07式战车进行升级和改良。
从ft-15升级改进而来的ft-17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有可360度旋转炮塔的坦克,而且动力舱后置、车体前设驾驶席,而**的m10式战车只有270旋转炮塔。
虽然法国雷诺ft-17拥有360度旋转打击方式,但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坦克技术和工艺水平,此时的360度旋转炮塔却是个鸡肋,因为火炮的制退机、方向机、高低机、观瞄系统体积庞大,本来坦克的体积就小,安装这些庞大的设备挤占了太多的空间,360度旋转后,很多系统的性能无法保证,尤其稳定性连**方面都未能解决,法国坦克设计师们单纯的模仿,不知道这种真正设计的原理,因此360度旋转炮塔设计反而成了画蛇添足的一笔,极大的降低了ft-17坦克的综合性能。
雷诺ft-17坦克战斗全重7吨,最大速度10千米每小时,乘员2人,装备1挺8毫米model1914机枪,弹药4800发,或则一门37毫米滑膛炮,备弹150发,装甲厚6-22mm。对于法国工业而言,能够驱动雷诺坦克以10千米每小时速度前进的发动机还不过关,还得从**进口。尽管**在这方面做出了限制,军用战车发动机出口需要获得国会审核批准,但总是有漏洞,法国人转而从**各大民用汽车公司进口高性能的民用汽车发动机,虽然寿命不如军用发动机,但却可以解法国陆军燃眉之急,安装到雷诺坦克上面倒也误打误撞的勉强合适。
但就战争进度而言,法国能够在短时间内仿造和升级**的m07式战车,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这批坦克能够得以大规模批量生产,对于迅速阻挡住德军的战车团攻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法**方还委托民营公司先后研制了“施纳德”突击坦克、“圣沙蒙”突击坦克和2c重型坦克。
其中,施纳德坦克是完全法国自己研发的坦克,该坦克在**的m07式坦克进入法国的时候,法国人就开始研制了。由于当时受到**的技术限制,禁止仿造,法国也没有坦克实战经验,不知道那种坦克设计才是最佳选择,因此出现了施纳德坦克的设计款式。
施奈德(schneider)ca1坦克装一门75毫米野战炮,2挺8毫米机枪,战斗全重14吨,6名乘员,速度5千米/时。
作为法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用于作战的坦克,施奈德ca型坦克是由colonelj.e.estienne(让?巴蒂斯蒂?欧仁?埃斯蒂安)的理念,并结合了eugenebrillie的设计研发而成的产物,坦克由施奈德公司负责制造。estienne和brillie都曾造访**努力研习北洋动力旗下的拖拉机制造厂,这系列的拖拉机应用了一种独特的履带和底盘的安装配置方式。这种设计最后被法**方采纳作为其坦克的改造基础。
这种坦克类似于**最早的夭折的m05型战车,采用大口径75毫米低速短身管火炮,安装在坦克的右侧的炮座内,火炮射界极小。这种坦克系统的设计理念就是将一个长车厢安装在一组短履带上,但正像ca型坦之前的那些设计一样,这种组装方式未能收到其预期效果。在实际使用当中,施耐德ca型坦克的这种组装方式被证明是无法逾越任何一种不平坦的地势。
施奈德坦克首次出现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的战场上,但是坦克表现不佳,糟糕的通风性能使乘员苦不堪言,薄弱的装甲和内部邮箱设计严重威胁到乘员的安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