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9章独占一战利润【二更】 (2 / 5)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内一片欢声笑语。
**皇帝王辰浩得知一战爆发后,心情高兴到了极点。同样,文武百官们也都是喜气洋洋的。因为**避免了欧洲和日美有可能的联合对华发动战争情况出现,单独对付日美两国,**还是非常有把握的。因此,心情放松了,自然也就喜气洋洋了。
“欧洲战况进展如何了?”王辰浩坐在龙椅上,面带喜悦的问。
“启禀陛下!”内阁总理大臣张枫作为首辅大臣,在皇帝没有针对问谁的情况下,自然要第一个回答了,于是说道:“欧洲大战爆发后,英、法、俄、塞尔维亚、波黑为协约国一方,同盟国方面,除了意大利中立外,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帝国业已参战。双方在一个礼拜的时间内纷纷向对方各国宣战,已经全面打起来了。WWw.点c”
国防大臣王士珍补充道:“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两百万大军竟然没有奈何40万塞尔维亚军队,却被斯拉夫人给打回到了界河,狼狈不堪。德国东线对俄国采取防守态势,西线在德法边境上和法国对峙。法军进攻德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军处于防守态势。德军似乎避免跟法军正面交战,采取迂回策略,在一天内占领卢森堡,并对比利时宣战,而且主力兵锋直抵比利时烈日要塞。英国已经完成了全国总动员,远征军估计还得半个月左右才能在法国登陆。因为英队主力摆在了苏伊士运河上,三十万英军和十万法军正跟三十万德军在苏伊士运河激战。土耳其跟俄国爆发第十二次俄土战争,双方百万大军在黑海、东欧地区激战,目前都没有讨得便宜。”
王辰浩点点头,心中想到,一战的局部细节出现了变化。时间提前了,参战国增加了,土耳其、保加利亚都第一时间加入同盟国对协约国作战,使得同盟国的力量很强大。土耳其对俄国的早期牵制作用非常有利于德队防御东普鲁士,并集中力量先对付法国,然后再掉头对付俄国。英法德三国在苏伊士运河大战,这是王辰浩一手策划的,原本的一战根本没有这里的战争。如今苏伊士运河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之数,毕竟三十万德军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英法联军未必能够夺回苏伊士运河。
当然,王辰浩倒是希望英法夺取运河,这样德国就只能乖乖的被**痛宰,只能依靠巴格达铁路获取外部支援了。
整体而言,一战的整体的战略态势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依然在王辰浩的控制范围内。
陆军大臣段祺瑞说道:“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例如法国不去搭理德国入侵比利时的迂回战术,而是直接攻击法国最心痛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试图从这个方向上打垮德国。而德国在这个方向上处于防御状态,反而试图迅速攻陷比利时迂回至法国西北部,从而直捣法国首都巴黎。双方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来决定战争的胜负,而且都是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来打一场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
王士珍赞同道:“俄国和土耳其势均力敌,以至于俄国短时间内无法在德国和奥匈帝国东线布置大军,无法有效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实施牵制。这给了德国利用发达的铁路网快速跟法国决战创造了条件。我看好德国获胜。”
唐绍仪摇头道:“未必!德国陆军固然强大。可是偏偏奥匈帝国初战就失利,拿不下塞尔维亚,将会影响后续对德国和土耳其的支援,偏偏意大利中立,其态度不定。按照我们之前的判断,意大利跟协约国已经没有矛盾了,反而跟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都矛盾重重,意大利很可能加入协约国一方,因此力量对比将会很快扭转。”
这时李国栋说道:“我们的情报表明德国为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施利芬计划,准备在6-8周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迂回,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
王辰浩点点头,对于施礼芬计划他还是略有印象的。.u看小说就到~
按照施里芬的军事计划规定:德国在战时利用德军素质高,机动能力强,而且处于内线作战易于调动的特点,集中兵力抢先进攻西线的法国,在46周内击败法国,然后再回头去对付俄国。而俄队素质差,训练落后,调动和集中都比较迟缓,在46周内很难在东线对德国发起大的攻势。德军将有时间集中兵力击败俄军主力,在34个月内赢得两线作战的胜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