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8章 一战爆发 (1 / 5)
第378章一战爆发
英德两国都没有做好立即开战的准备,因此双方都没有立即向对方宣战,而是分别联系各自的盟友,协商一旦爆发战争时各自和盟友间如何配合和援助的问题。(读看看小说网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同时,英德两国也在各自国内展开各种准备工作,例如鼓动民众支持,准备战争物资等。
英德两国的**官员们都继续**,宣传一定会和平解决问题,不会爆发战争,藉此来试图麻痹对方。双方都明知道对方不会上当,但是也不遗余力。
协约国和同盟国纷纷召开首脑会议。同盟国方面,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四国特使在柏林开会,由于意大利态度暧昧,立场不坚定。德国和英国的冲突并没有影响其他三国的利益,因此其他三国也不是那么积极。这使得同盟国内部无法达成一致。
反过来,协约国方面的情况较好些。
法国和德国是宿敌,法国一心想夺回被德国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工业区,因此从把英国拉下水那天开始,法国就计划着让英德爆发大战,继而英法组成对德作战联军。法国认为英国的海军足够消灭德国海军,进而从德国西部和北部登陆,法国则从南部进攻,则南北夹击可以迅速打败德国。因此法国坚定的支持英国对德作战。
俄国的态度有些不坚定,俄国和德国的关系还达不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俄国只跟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拥有领土和种族争端,俄国更关心的是巴尔干问题,希望斯拉夫人能够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所以,英国和德国的军事冲突中,俄国表现的不是那么积极。
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管是同盟国方面,还是协约国方面,他们内部还无法完全达成一致,因此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全面大战暂时还无法爆发。
不过,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央情报局派出的第三小队已经在巴尔干动手了。
当**赴欧洲访问团在访问同盟国和协约国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试探一下访问成果,顺便提出乐意帮助奥匈帝国和俄国解决塞尔维亚的问题,做出一副为了化解欧洲矛盾的和平天使形象。
**愿意斡旋,得到欧洲各国各界人士们的一致赞誉,不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看到了**的强大,都台面性的附和一下,同时也为了给国民一个交代。
就这样,**欧洲访问团扮演起了斡旋者的角色,调停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冲突。
但**显然不会真心实意的帮忙,在调停过程中,不但没有缓解双方的压力,反而造成双方更加激烈的碰撞。俄国要求巴尔干的斯拉夫人获得民主独立的权利,但是奥匈帝国则不放弃对巴尔干国家的控制,导致双方矛盾无法调和。
苏伊士运河冲突爆发时,奥匈帝国正在**特使的唆使下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早在中俄战争过后,德国两任参谋长施礼芬和小毛奇都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会谈过,讨论对塞尔维亚的战争计划。他们都认为,俄国国内困难较大,无法插手巴尔干战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