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2章 对日策略 (3 / 4)
扶桑级战列舰共有四艘,首舰扶桑号(fuso),以日本古代别名“扶桑”命名,建于吴海军船厂。二号舰山城号(yamashiro),以古国名“山城”命名,即日本畿内五国的山城国,建于横须贺海军船厂。
由于财政的拖延,加上中美两**备竞赛的速度飙升,日本二号舰山城号之后,计划中的三、四号舰得以大幅修改设计方案成为伊势级战列舰。但日本军方对外并未更名,依然是扶桑级战列舰,目的是迷惑**,使其认为扶桑级不堪一击,无法跟**搭载356毫米的同级战列舰汉武大帝级战列舰相抗衡。
实际上,日本海军在伊势级战列舰上的更改依然不是**汉武大帝级战列舰的对手。虽然她依然搭载12门双联装356毫米主炮,比汉武大帝级战列舰的3座三联装356毫米主炮多了3门,火力看起来强大,但是其装甲防护还是305毫米,而汉武大帝级战列舰的主装甲防护却是330毫米,主炮炮塔、司令塔、弹药库更是达到356毫米,日本海军的伊势级战列舰的356毫米主炮因为炮弹威力问题根本很难给汉武大帝级战列舰的中华特种钢装甲造成致命贯穿命中,一旦双方交战,日本海军的伊势级战列舰是非常吃亏的()。
不过。作为日本自建的首级超神弓型战列舰,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这已经证明日本海军的工业能力进步神速,成为世界少数可以建造30000吨级战列舰的国家,已经步入强国海军之列了。
伊势级战列舰作为扶桑级的改良型。装备与扶桑级相同的6座双联装356毫米口径主炮。主要改进舰体中部的火炮布置方式,确保了足够的轮机舱空间。伊势级舰体中部的3、4号主炮塔由扶桑级分散布置在后烟囱的前后两侧改为呈背负式的方式集中布置在后烟囱之后;锅炉舱不再象扶桑级那样被主炮塔隔成前后两个部分,动力系统布局也采用了新的方案。由于3、4号主炮塔呈背负式布局,因此艏楼比扶桑级缩短,只延伸到3号主炮塔,副炮集中布置在舰体中前部的艏楼内。火炮布置方式的改进可减少火炮射击时对上层建筑的冲击以及相互干扰。在后烟囱处设立挡板消除舯部主炮炮口爆风对舰载小艇的影响。增大主炮装填仰角提高装填速度。改进了防御能力。考虑到日本人体格搬运炮弹的体力问题。副炮由扶桑级的152毫米口径(炮弹重45千克)改用140毫米口径(炮弹重38千克)。但是艏楼缩短。舰内空间缩小被挤占,居住舒适性大受影响。
当然了,日本海军虽然可以自建三万吨级的超神弓型战列舰了,但是大口径主炮和蒸汽轮机依然需要从英国和美国进口。不过。日本国内已经开始自行研制相关设备了,只不过自建的成本还是太高,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从国外进口而已。
日本海军从305毫米的神弓型战列舰,一下子调至356毫米主炮的超神弓型战列舰,中间跳过了13英寸主炮的过度型号,使得日本海军减少了一些军备竞赛带来的无谓损失()。
日本海军的建设完全是按照防御**的大纲来的。只不过经费有限,无法挑起军备竞赛,但是日本有鉴于**封锁英国的大西洋海战的警示后,日本海军害怕了。因为日本跟英国一样,都是岛国,需要海上生命补给线来支撑国家的生存。于是,这就要求日本也必须有自己的战列巡洋舰,于是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在经过几次波折后,终于由英国答应帮助迅速建成。
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具备英国式风格的长艏楼船型和高大的三脚桅。动力系统采用油/煤混烧锅炉、蒸汽轮机。配备八门由日本委托维克斯公司研制的14英寸口径主炮(研制期间对外称12英寸炮,迷惑**),该炮后来被日本引进在国内制造。双联装主炮塔全部沿舰体中心线向艏、艉方向各布置两座。主炮炮塔布局与英国海军的虎号战列巡洋舰的设计类似,1、2号主炮塔呈背负式位于舰桥之前。3号主炮塔位于锅炉舱与主机舱之间,4号主炮塔位于主机舱之后的舰艉。防御装甲水平与同期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相当。金刚号的舰艏既非垂直型舰艏也不同于飞剪型舰艏。船头向前弯曲,在水线以上垂直,水线以下向后弯曲过渡到船底,形成日本军舰独特的“双曲线型舰艏”。
由于日本早先建造金刚级装甲巡洋舰被中英战争给耽误了,以至于日本获得战列巡洋舰的时间被一拖再拖,这也让日本错过了第一轮战列巡洋舰竞赛,少走了一部分万里路,可谓不幸中的万幸了。
作为日本第一级战列巡洋舰,金刚级排水量达到30000吨,航速27节,超过了**早期的周武王级、和周烈王级战列巡洋舰,但是跟**同级别(主炮口径相同)的晋武帝级战列巡洋舰的30节航速和254毫米的装甲相比,金刚级的速度和防护都不如()。而且,晋武帝级装备的是三座三联装356毫米主炮,比金刚级的四座双联装356毫米主炮多了一门,这点微弱的差距也让金刚级落入全面不如晋武帝级战列舰的位置上。
不过,日本于1910年开工的这八艘主力舰,到了1912年夏天已经全部完工,这让日本海军的实力获得了巨大的提升。给**海军造成一定的威胁。
而且随着1912年英美对日本的大力支持下,日本大幅度提升军费预算,建造四艘长门级战列舰和丹后级战列巡洋舰,打造日本海军的超神弓型八八舰队,这将会给**海军带来巨大的威胁。
长门级战列舰是作为日本海军对抗**宋级战列舰16英寸(406毫米)主炮而建造的一级战列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当时战列舰所搭载最大口径的410毫米口径主炮,4座双联装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前后对称各布置两座,采用背负式布局。并且为了主炮在远距离炮战中观通以及指挥的需要。前主桅采用了7根支柱支撑的高大的圆锥结构樯式桅楼。顶端设立射击指挥所,这种结构相当坚固不易中弹受损。长门级采用长艏楼船型,该级舰在舰体长艏楼设置两层炮廓式副炮。最具日本特色的是设计了独特的带60°倾角的“勺型”舰艏(为了使用链系水雷,舰艏不会勾住连接两枚水雷的链条。但在不良海况高速航行时舰艏溅起的水雾会影响到舰桥和桅楼指挥所)。
长门级设计航速超过26节,由于**对29节的宋级战列舰的航速保密,宣称是25节,因此日本海军认为长门级战列舰是最快的战列舰,并对长门级的航速指标采取了保密措施,当时对外公布的航速是23节()。由于之前建造的日本战列舰是英国的设计或者是基于英国设计蓝图的更改,所以摆脱了英式战舰的影响完全由日本自行设计的长门级战列舰被视为“第一型纯日本血统的战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