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 (2 / 4)
如今,〖中〗国的宝星奖公之于众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再次引起了悍然大bō。相当一大批欧美科学工作者之前不屑与成为〖中〗国金钱下的奴隶,拒绝去〖中〗国北洋科技发展。如今却是不同了,〖中〗国正在进行各种改革,正在迈入文明社会,〖中〗国宝星奖不再只有金钱yòuhuò,而是多了荣誉yòuhuò。
对于99%的科学家们来说,荣誉是他们一生奋斗的目标。如今〖中〗国宝星奖获得各国列强政府的支持和承认,俨然成为世界顶级荣誉象征。
于是大量的科学家们开始对〖中〗国改变看法,认为〖中〗国是重视科学和尊重科学工作者的。而宝星奖的荣誉和巨额奖金,对于这些科学家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yòuhuò,因此更多的科学家们开始对〖中〗国的宝星奖产生浓厚的兴趣。
随后,北洋科技重工向全世界宣布,北洋科技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实验室、最齐全科学分类,最先进的试验设备,最优秀的科学家团队,拥有两万多名专家、教授和学者,拥有五万多名学徒,每年投入资金达到2400万龙币以上,是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工作团体。
北洋科技和宝星奖两相呼应,于是在国际科学界掀起了又一场风暴。两次风暴叠加起来,其影响力之大在全世界掀起了第二次科技工作者向〖中〗国大移民潮。
不同于几年前的第一次〖中〗国科技大移民,那次进入〖中〗国北洋科技工作的两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只有一百多人是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和教授,其他基本上都是技术工作者,没有多少理论基础,只凭借着一腔热血像爱迪生那样不断试验而取得的发明成就。他们当中大多数只有中学文化水平,大学水平学历的人很少,甚至一些技术人员根本没上过学,未来发展潜力很小。当然,不排除他们也有着跟诺贝尔一样的本事。
而这次掀起的第二次〖中〗国科技大移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向〖中〗国北洋科技重工提出申请的群体,大多数都是拥有大学学历的专家、
教授和学者,他们没有生活压力,不太在意北洋科技给出的高规格待遇,他们最在意的是北洋科技拥有的庞大科研资源,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王辰浩的北洋政府那样重视发展科技,哪怕是德国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远远不如北洋科技重工的庞大科技力量投入。
这些尖端科学工作者,他们在乎的是北洋科技的庞大科研硬件和软件,在乎其高达2400万龙币的资金投入这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在乎代表全球最高荣誉的宝星奖奖励制度,因为那才是科学家们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总〗理府办公室,**大臣蔡元培连同**大臣唐绍仪一起就外来科学家、教授和学者们申请参观或者加入北洋科技各大实验室工作的安排情况向王辰浩做了简报。
此时唐绍仪因在收回〖中〗国海关一事上取得了较高的政治声望而升任**大臣原来的**大臣李鸿章则因为身体关系不在适合繁忙了外交工作而退休在天津颐养。
唐绍仪就任**大臣后,同各国的外交关系明显加强,获得国所外交界人士们的一致好评。而在宝星奖的国际化推广和争取各国政府承认的相关问题上,唐绍仪更是立下了大功。
“目前来自欧美各国的几百个知名科学家、教授和一些学者还有一些国外记者都提交了申请参观北洋科技的请求。”
“一些人甚至为此请求各国政府向我**和我驻外使领馆发出请求,对此我们不好拒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