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章 两处心思(三) (1 / 3)
【最近总是犯困,睡醒爬起来时已经日上五六竿了(*^__^*)……今天第一更到,下午还有第二更】
~~~~~~~~~~~~~~~~~~~~~~~~~~~
北京东交民巷一条街,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军占领了玉河西岸的惇王府,法军占据了台基厂南口的纯公府,从此两座府邸便成了英法两国的驻北京公使馆。
然后就是沙俄、美国狐假虎威的跟着在旁边修建了公使馆。此后没多久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日本、德国、奥匈帝国也于同治初年派使节来华,以“利益均沾”为由,强迫清政府承认其权益,并陆续在东交民巷一带圈地占房,设立公使馆。
至1895年元月,东交民巷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们的使馆区势力范围,到处插着各国的国旗,临近街道已经没有了民居,京城的老百姓们从此也不再称呼这里是东交民巷了,而是叫使馆一条街。
这条使馆街云集了全世界所有的列强国家,清帝国有什么大事小情的,不是紫禁城最热闹,而是这里。
东交民巷路南,御河西侧,荷兰使馆对面的德国公使馆是一座罗马式的欧洲建筑。
已至深夜,依然下着雪,似乎没有停的意思。
德国公使馆大楼三楼内依然亮着灯。
一圈沙发围绕着壁炉摆放在地毯上,壁炉里燃烧的木炭,红红的火舌舔着黝黑的木炭,不时炸出噼啪的火花,石砌的墙壁经过长年烟熏火烤,泛出一层黑光。壁炉的上方一根粗大的木梁上刻满一道道焦糊的印痕,好像是有人故意用烧红的铁钎烙上去的……
房子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德国公使已经换了五六个人了,但壁炉还是当初的模样。
时任德国驻华公使的绅柯中校坐在壁炉前的沙发上,旁边和对面分别是德国领事司艮德和北洋水师德籍顾问汉纳根。
冬天围着壁炉喝啤酒是欧洲人的最爱,德国人尤为喜好。他们把火剪放进壁炉里烧红,然后把它在木质的横梁上摩擦,去掉铁钎上的灰尘,把铁钎插进装满啤酒的杯中,很快便听见啤酒发出的‘吱吱’声。
这是欧洲人冬天饮用啤酒的方式,而壁炉上的那些印痕就是烧红的铁钎日积月累摩擦出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