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4章 风波起(下) (3 / 6)
再成王的两个叔叔管叔、蔡叔图谋不轨,但是忌惮周公旦这个定海神针;所以反而散步流言,说周公旦图谋不轨,不久以后就会篡位。
年幼的成王将信将疑,于是周公旦为了避嫌辞了相位,避居在东国,整天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直到有一天,狂风大作,雷鸣闪电,雷击中了金匮,让成王见了册文,这才知周公旦忠心耿耿,于是将其迎归相位,同时诛杀了管叔、蔡叔,这才让周室转危为安。
当然,这是古人的说法,其中疑点甚多,成王是不是那么“生性多疑”,周公旦是不是那么“公忠体国”,他是不是有“以退为进”这种念头,都不太好讲。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在篡位这种流言的压力下,连周公旦这种“圣人”都要退位让贤以避嫌,这种庞大直戳脊梁骨的舆论压力,也不是桓温能抗衡的。
于是桓温辞去大司马和丞相的职务,暂时由皇叔司马昱接替。他则是带着亲信离开建康,前往老巢襄阳,以避开舆论的指责。离开中枢,那些指责他篡位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
不过桓温仍然担任着十几年都没换过的荆州刺史,顺便带着部队移防襄阳、樊城一线,编练新军。
桓温一离开,对他的指责和谣言立刻就消失了,那么客星犯帝星,总要有个人出来背锅吧?谢安上了一道奏书,指明客星乃是从北方出现,又不见东井(在古代星象中代指关中),应该是鲜卑慕容有南侵之意。
这一点倒是很符合朝廷上下与百姓们的心理预期,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桓温的荆州镇(西府),与王谢等世家的扬州镇(北府)闹起来。
于是建议北伐鲜卑慕容的奏书如同潮水般涌来,司马聃清一色的留中不发,那些都是些口水文,愣是没有提到最关键的部分:谁领兵?哪一部出兵?打哪里?怎么打?
声势造得差不多了以后,又是谢安出来上了一道平戎策。
其一,派干员入洛阳,让赵川支持北伐的粮草,如果对方不乐意,那至少也要稳住,让他不要出兵袭击晋军的补给线。
其二,让桓温出兵襄阳为一路佯攻,吸引关中苻家的注意力,让苻家无法调兵与鲜卑慕容合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