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捕风捉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捕风捉影
  皮文成和神秘少女为了不同原因而分别叹息的时候,徐暮风却笑得很开心。因为他今日不但助皮承天渡过了难关,更见到了一月未见的沐华黎等人。久别重逢岂不就是令人很开心的事情?而沐清万里迢迢一路行来,只是为了助他一臂之力,岂不更令人在开心之余心中感动?因此,徐暮风的笑容不仅欢快,而且温暖。只是张旭却有些郁闷,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已经看不透徐暮风的修为了,而一个月前徐暮风还比他差一个小境界,这种修为提升速度着实让他郁闷加纳闷。其实不仅仅是他,沐华黎、沐清、吴元都有此疑惑,其他陈锋、林倩和黄焕三人更是艳羡不已。但徐暮风自己对发生了什么事都只是一知半解,因此他虽是极力向众人叙说,但只能让众人越听越糊涂,最后只得感叹人同命不同。“阿风,接下来我们可能要随同仲孙家的一个商队前往晋国,同行的还有两个神秘女子。你当初虽然加入了我们,但看得出你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所以我想问问接下来你有何打算?”众人叙过别情后,沐华黎问道。他修为虽不算高绝,但沉稳老练、经验丰富,知道徐暮风身后有很多隐秘,只是他知道人与人相处之道,宜远近适度,过犹不及,所以并没有多问。但他也能看得出徐暮风和张旭一样,当佣兵都只是暂时的历练而已。张旭是早晚要回到无非寺继续修行,徐暮风虽不知要去向何方,但显然不会是长久漂泊,这点只看徐暮风修炼的功法就能明白,绝不是一般散修可以调教出来的。“仲孙商队?”徐暮风皱了皱眉,往事一下子浮上心头,想起仲孙无忌就觉得一阵厌烦。“不错,带队的是仲孙谨,盛世坊的四掌柜,有什么问题吗?”沐华黎并不知道徐暮风过去和仲孙无忌的纠葛,故有此一问。“沐叔有所不知,我以前居住在清水县,正好仲孙家的仲孙伤也在当地为官,而我恰好和他的侄子仲孙无忌有些冲突。简单来说就是仲孙无忌当众调戏我的一个…妹子,我和他打了一场。之后他怀恨在心,将我那妹子掳了去,却又被县令萧成志撞破,还因此连累仲孙伤丢官,自己也被贬到了剑阁服三年苦役。”徐暮风说的虽然简单,但眼神变幻却没逃过沐华黎的眼睛,知道此事恐怕中间大有波折,沉吟道:“仲孙无忌?这么说来还真是巧了,这次那仲孙谨好像正是仲孙无忌之父,而且说好路过剑阁的时候,还有顺道带上仲孙无忌一同前往晋国。呵呵,看来仲孙家的势力还真是不小啊,阿风说仲孙无忌被判了三年苦役,看起来却是已经放出来了。不过,这样一来,阿风是不是就更不好和我们一起走了呢?”“爹爹,要不咱们推掉这次的任务吧?”徐暮风还在犹豫,沐清已小声劝道。其实她随沐华黎走南闯北多年,明白对佣兵来说,生命、修为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信誉才是最重要的。但这次事关徐暮风,她实在不想才见到就又要分别,这才忍不住开口劝道。“这个,还真是麻烦啊!”张旭挠了挠脑袋,却也想不出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来。吴元几人皆沉默,他们虽然和徐暮风的关系不像沐清、张旭几人那么亲密,但一来也毕竟有些感情,二来徐暮风修为进境极快,如能留下来显然是一个极大的助力,因此一时间也是左右为难。徐暮风沉吟片刻,他当然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再见到仲孙无忌,而且也怕长时间在雪痕呆下去会让他和沐清之间更加说不清,但见到沐清和张旭眼中的不舍之色,见到沐华黎眼中的关爱之色,心中一软,又十分不舍离去。毕竟杨陵渡去世后,是从沐华黎等人身上他再次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就在此时,脑海中突然闪过沐华黎刚刚说过的一句话“同行的还有两个神秘女子”,眼前不知为何就浮现出一张灿若朝霞的俏丽容颜和一幅冷若冰霜的冷艳面孔,不由心中一动,道:“沐叔一言九鼎,既然答应了仲孙谨,当然不能只是因为我的缘故就半路放弃。至于我这方面,要是按照我本来意愿,当然是很想和大家一同去晋国见识见识,我长这么大还没离开过汉国呢。不过,对那个仲孙无忌,我确实是有些深恶痛绝。要不这样吧,等见到仲孙谨了,我再作打算,如何?”三天后,修仙历8726年3月23日,唐都长安,月朗星稀。自从庆祝完自己的三百年寿辰之后,唐皇李隆基就开始了再次闭关,以求突破。幸好唐太子李旭早已开始协助处理国事,到现在已是堪当大任。因此,李隆基只是每个一两个月听取一次汇报即可,倒也不妨碍他闭关修炼。这一天正是他闭关以来首次听取汇报,当然汇报之人肯定不会是李旭,那样的话他听不出来真假。前来向李隆基汇报的是大唐密碟组织捕风捉影堂提督,入微期高手李笑恭。“陛下闭关以来,太子勤于政事,又有左右丞相、六部尚书辅佐,朝中一切运转正常,国内风调雨顺,迄今未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可说是一切平稳。但有几件事可能需要陛下知晓。”李笑恭其实是李隆基的表侄,也就是李旭的表兄,捕风堂对外负责侦测各国动向、捉影堂对内负责监视百官,两堂合称捕风捉影,乃是名符其实的铁血机构,自然要掌握在自家人手中。而李笑恭不但修为在李氏宗族中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性格沉稳、行事低调,且对李隆基十分忠心,因此才被委以要职。“说。”李隆基淡淡道。“第一件事就是陛下闭关前嘱咐微臣查探的。当时在陛下的寿辰上,宋国太子对明火烈王朱棣说的那番话显然是暗指朱棣和发生在汉国边境的剧烈魔气波动有关。后经微臣多方打探得知,魔气波动应来自于汉国清水县附近,有一户人家被夷为平地,而居住在该处的一对杨姓父子则下落不明。”“姓杨?莫非是魔君后人杨陵渡?看来朱棣是想要《夺天决》啊!”李隆基眼中神光闪现,冷笑道。“陛下圣明。微臣也是如此猜想,但那杨姓父子甚为低调,附近居民都只知道他姓杨,却不知他们的名字。唯一和他们交往比较密切的一户陆姓人家也已搬离该地,暂时还未找到他们下落。所以微臣也无法确定那人究竟是不是杨陵渡。”“他是不是杨陵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棣是否得到了《夺天决》?”李隆基皱眉道。“不久前,我国埋伏在锦衣卫中的内线传来消息,说锦衣卫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寻找一个叫杨风之人的下落,接到此命令的时间恰好是在杨姓父子失踪的第二天,因此微臣斗胆猜测,这杨风可能就是杨陵渡的义子。既然朱棣要找这杨风,那《夺天决》就应该尚未落到他手上。但是,也不排除这是朱棣故意混淆视听的诡计。”“哼,都说《夺天决》是无上秘典,朕偏偏不信我李家的《万物回春决》会比它差。按理来说朱棣应该也不会这么傻,据传他们老朱家和魔门夺天宗暗地勾结,莫非朱棣是要那这个去巴结楚惊雨吗?这样,笑恭,你从即日起,让捕风堂也开始留意那杨风的下落,但也不用花太大精力在上面。如果找到了,也不要为难,先暗中留意,报告朕后再做定夺。”“微臣领旨!”“好了,你继续说吧。”“第二件事,这段时间来在汉国境内四处出没的魔兽,已经查出了来源。是宋国‘飞蛾’所为。直接目的判断应是为了挑起汉国民众对当年《修仙盟约》禁止汉国组织修仙者军队的不满,从而把水搅浑,间接目的多半和半年后的灵山大会有关。”李笑恭说完,停下来等李隆基下令,却半天没听到李隆基说话。等了半天才听李隆基说道:“继续说下去,先一次说完。”李笑恭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第三件事,晋国落霞郡主端木灵在返晋途中,行经云梦泽上空时遭不明人物围杀,护卫叶晨当场毙命,端木灵和叶灵均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第四件事,神偷门向天廌堂状告鹿鸣府二公子皮承天杀害其门中护法袁科河、弟子陈忠顺、廖向广和覃艳秋,后来更传出皮承天在被押往天廌堂途中杀害天廌堂弟子丙三、辛九,此案刚刚尘埃落定,最新报告刚刚送到。陛下要亲自阅览吗?”“听起来有点意思,拿上来吧。”李隆基淡淡说道,从李笑恭手中接过一卷帛书,一目十行地看完后,闭目不语。李笑恭不敢说话,生怕打扰了李隆基的思路,只在一旁静静守候。良久,李隆基突然睁开双眼,道:“笑恭,对后面三件事,你有何看法?”李笑恭知道李隆基已有了定论,但既然李隆基问起,他还是要说上几句。但怎么说就大有学问了,说得太好太对,会让李隆基觉得你比他更聪明,难免心里不爽;说得太差太偏,会让李隆基觉得你跟不上他的思路。怎么把握这个度,就是做官,也是做人的学问了。李笑恭来之前就料到李隆基肯定会问他的看法,因此早就打好了腹稿,并且提前对着镜子演练了多遍,这时装作低头沉思了片刻后,就侃侃而谈道:“微臣认为,这三件事虽然看起来互不相干,而且事实上也多半是三股不同势力所为,表面看来三件事之间并无关联。”说到这,李笑恭偷偷看了眼李隆基的脸色,见其面露微笑,知道他也是这么想的,于是精神大振,继续说道:“但这三件事放在一起,却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有些人不希望半年后的灵台大会顺利召开,所以想在这之前惹出点事出来!而他们不希望灵台大会顺利召开的原因当然就是不想真的有人能找到通往东海彼岸的道路,因为那样一来,他们之后再想在神州挑起战端就失去了理由,失去了支持!”“哈哈哈!笑恭所言,甚得朕心!当今世上,人口日多,土地日少;仙士日多,灵气日少。这对正常人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但对某些处心积虑的好战分子、或者一些阴魂不散的门派势力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因为这给了他们发动战争、掠夺他国土地、资源和灵矿的绝佳借口!这些人当然不愿意召开灵山大会,更不愿意灵山大会派出的人真能找到东海彼岸的荒芜大陆!不过,朕当不会让他们趁心如意,笑恭你现在要做一件事!”“请陛下吩咐,微臣必当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呵呵,没那么夸张。只是要你马上发动力量去找端木灵的下落,绝不能让她死了,否则晋国就算明知不是我国所为,为了面子、为了给国内一个交待,也只能和我国兵戎相向了!更何况,端木绾作为我国的客人,又是在回国途中遭人伏击,无论如何我国也要负上几分责任,这件事必须抓紧去办!”“微臣领旨!”李笑恭正欲躬身退下,却又听李隆基念道:“不过,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都还算是冤有头债有主,第四件事又是谁干的呢?看起来,恐怕也不仅仅是要把水搅浑这么简单,这个神州,还真是越来越热闹了呢。还有,那个叫徐暮风的小家伙也很有意思,不过现在的修为实在太差了点,希望以后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吧。”“陛下放心。微臣会让人留意神偷门的动向,全力查出幕后之人,及时向陛下汇报!”李笑恭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答道。“很好!去吧!”李隆基哈哈一笑,起身离去,继续追求天道去也!同一时间,晋国东南重镇五凤城,东王府。“还是没有绾儿的消息?”一个威严浑厚的声音响起,虽是极力克制,但其中的怒气仍另台下汇报之人心惊胆颤。五凤城兵马副都统韩天稳了稳心神,硬着头皮说道:“王爷息怒,属下已下令驻扎在五凤城、天水关的修仙军全员出动,沿着丝绸走廊一路向东搜索,若郡主从此路归来,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乱来!”台上之人怒喝一声,此人方面大耳,看上去不怒自威,正是端木绾之父,西晋皇三子东王端木铮,也是西晋皇室两大元婴期高手之人。这时虽并未作势,但怒喝声中自然而然带上了几分灵气,震得台下众人皆是一阵心神乱跳。“把修仙军全部抽调去找人,万一有事怎么办?!简直荒谬!速召回修仙军主力,从其中抽出五百人来分为十队,三队沿丝绸之路搜索,必要时甚至可以进入汉国境内。另外七队向南唐玉门关方向搜索!其他一千五百名修仙军原地待命,不得擅动!”“是!”韩天垂头领命,再不敢多说。“南唐那边怎么说?”这次端木铮却是问向右手边一位中年文士。此人官居王府长史,姓沈名千策,不但一声修为已到见微巅峰,且足智多谋,深得端木铮倚重。“还能怎么说,无非是说些深表遗憾、必将尽力查找郡主下落,给我国一个交待云云。”沈千策微微一哂,明显对南唐不抱什么希望。端木铮听后面无表情,想了想又问道:“此事发生得过于突然,本王这些天忧心绾儿下落,没来得及细想前因后果,不知沈先生对此事有何看法?”“从职方司安插在南唐的人手回报的情况来看,此事多半不是南唐所为,否则郡主很难逃出生天,更不会到现在还没有下落。”沈千策沉吟道。端木铮点了点头,示意沈千策继续说下去。“但至于究竟是何方势力所为,情报太少我也不敢下定论。但如果郡主真得在从南唐回国途中遭遇不幸,西晋、南唐并然交恶,纵使不会大打出手,一些两国原本已经谈拢之事恐怕也很难正常继续下去了。”“先生指的是…灵山大会?”端木铮想了想,问道。“王爷英明!灵山大会关系到神州未来六十年的局势走向。目前从私下接触的情况看,赵宋、南唐、东周是支持召开灵山大会派人前往东方寻找传说中的荒芜大陆,朱明则反对,认为之前派出去的仙士均有死无生,此举纯粹是劳民伤财。北隋意见在两可之间,中汉的意见则无足轻重。而根据灵山大会的规矩,要反对一事,至少要有两国提出才可。因此我西晋的意见就举足轻重了。”说道这里,沈千策顿了顿,眼光不经意扫过全场,见在场之人皆是端木铮心腹,这才接着说道:“而我西晋内部却分成两派,一派以大皇子和二皇子为首,反对派人寻找荒芜大陆,另一派则以王爷和镇东王为首,赞成寻找荒芜大陆。此次灵山大会又是由南唐召集,如果此时郡主在南唐遇害,王爷就算想相忍为国,仍然支持响应南唐号召,恐怕大皇子和二皇子也会趁机掀起波澜,让我西晋不得不与南唐交恶,从而破坏灵山大会。因此,此事最大的得益方将是朱明。”西晋当今皇帝端木相有三个儿子,但仅有三子端木铮因公封王,因此沈千策对其他二人只能以大皇子、二皇子相称。“先生的意思是此事为朱明所为?”“这只是属下的分析,事实如何属下不敢妄断。此外,郡主深受陛下喜爱,可谓皇室三代当中第一人,如果是男儿身,恐怕太子之位早就是王爷的了。即使如此,大皇子和二皇子仍对郡主十分忌惮。所以说,如果趁着王爷不在郡主身边的机会加害郡主,事后还可推给南唐,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沈千策话音刚落,满堂之人脸色皆变。虽然端木铮是皇子中第一个封王的,但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大皇子虽然修为、军略不如端木铮,但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自古天家之事没人能说得清楚,因此目前还没人敢公然站队支持哪位皇子。而此时沈千策却直指大皇子、二皇子可能暗害端木绾,这番话要是传了出去影响不可谓不大。只有沈千策本人,说完后面不改色,好像刚才说话的不是他一样。“先生过虑了,本王和大哥、二哥为一母同胞,大哥、二哥对绾儿也是从小疼爱有加,怎会做出这等亲痛仇快之事,先生还请慎言。”端木铮淡淡说道,同时虎目一扫,台下凡与他眼神解除之人皆是心神一震,仿佛瞬间被从内到外看了个通透,均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来,心想:“看王爷的样子,沈千策今日故意当我等之面说出这番话来,未必不是王爷的意思,莫非是想借此观察我等?”接着又想:“王爷一身修为在国中除镇东王外不做第三人想,又手握两千人修仙大军,且和镇东王关系甚笃,而陛下年事已高,听闻这几年已经是靠着灵丹续命,想来这夺嫡之争多半也要开始拉开大幕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王爷的胜算也远远大过大皇子和二皇子,看来也是时候站队了。”想到此,众人都道:“王爷所言甚是。但无论此事是何人所为,属下皆愿效犬马之劳,助王爷迎回郡主,严惩仇敌!”端木铮闻言,与沈千策对视一笑,说道:“众位皆是本王的忠臣义士,本王定不会亏待各位。朱明受魔道蛊惑深重,长年来秣兵历马,妄图挑起神州战事。若灵山大会上让朱明得逞,只怕数年来神州将战事纷起,此诚非天下人之福!本王虽不才,也愿为神州尽一份心力,可此次绾儿生死未卜,实在是一个大大的难关,还望众位与本王同心协力,共度难关!”“愿与王爷同心协力,共度难关!”沈千策带头,众人一齐说道。“那依众位看,绾儿现在是生是死呢?”端木铮问道。众人当然不敢说端木绾已死,但若活着又无法解释为何至今仍未归国,要知凭叶灵的修为,若是全力飞行,最多半月也应该抵达晋国境内了,而现在离云梦泽一战已有十六天,于是众人只得看向沈千策。却听沈千策轻咳一声,道:“据职方司安插在唐国的内线禀报,虽然叶晨叶护卫已战死,但叶灵护卫和郡主却已提前逃脱,既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郡主的消息,想必郡主一定还安全无恙。至于说为何郡主至今未归,属下认为有两个可能。”“说!”端木铮沉声命令道。“一是郡主和叶灵护卫受了伤,因此速度大大减慢;二是郡主一向足智多谋,既然提前逃脱,很可能为了躲避追杀而从陆路行走回国,那样的话必须绕道中汉,从丝绸走廊回来,这一路行来恐怕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沈先生言之有理。韩将军!”“属下在!”韩天赶忙再次出列。“刚才关于修仙军的命令不变,同时传令职方司,令安插在南唐之人全力打探南唐动向,如果他们找到郡主,立刻回报!”“是!”“好了,大家都退下吧。”众人鱼贯而出,只剩下端木铮一人凝望着东方,忧形于色。(本卷终~)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