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城市狙击(二)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城市狙击(二) (1 / 2)
        国民政府军**日军的工事带前沿警戒阵地上,鲁志兴、鲁志国、鲁志家兄弟三人分别带着一个五人狙击小组来回熟悉、布置、完善各自狙击阵位。

        与吴毅带走的五十多人不同,这十五个年轻战士全都生于大山深处、长于密林荒野,若不是加入特勤旅,恐怕跟大多数村民一样,连距离不远的兴隆县城也难得进一趟,更别说是上海这样的“洋城市”。

        尽管倚仗风子、铲子城工团的优势,混进北平、天津等大城市进行过一段城市生活,但要是在无人带领的情况下,迷失在大街小巷中是免不了的事,更别说执行什么作战任务。

        所以吴毅交给他们一个很特殊的任务,叫做城市防线狙击,意思也就是在我方城市防线上,依托既成工事进行灵活的狙击任务。

        考虑到“历史上”蒋委座以为能用两个师优势兵力,先声夺人地消灭日军仅三千余人的海军陆战队,围攻阵地基本是防御效果较差、一线式布置的野战工事,吴毅在热南与陈次长的分析过程中,特意要求对此进行大幅度更改。

        可能是蒋委座受这时代欧洲列强坚固防线影响,也许是觉得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好好建设有备无患,总之难得地采纳建议,调集了四万余由东北军、西北军整编裁汰下来的“工兵”,进行全力构筑。

        自龙华经上海北站、江湾、引翔港、张华浜、吴淞、宝山、狮子林至川沙河口往西延伸的地带,均建起带有钢筋混凝土永固工事为支撑点,散兵壕、交通壕相连接的战斗警戒阵地并有依据河沟、水网、路边沟修筑的多条斜切阵地与1~2公里外的主阵地连接。

        宽度约为2~3公里的主阵地,也不再是单薄的线形布置,而是在防御纵深内增筑两三道预备阵地,同样通过因地制宜的若干斜切阵地与炮兵阵地、后方阵地连接。

        另外在后方阵地背面3~5公里范围内选择适宜地点,构筑营团规模据点式阵地若干,用以敌突破之后收拢、整顿溃散兵力,视情况反击或有组织撤退。

        如此改动,使得原先7~12公里的围攻阵地,变成可攻可守的大纵深攻防地带。

        幸亏吴毅号准蒋委座喜欢效仿西方列强深沟壁垒的脉,争取到这样兴师动众的大改动!

        “北满事件”之初,蒋委座惊骇于鬼子细菌阴谋加快迁都计划,仓促急令将已制备好的900余艘大小钢筋混凝土船只拖到长江口堵塞航道,失去堵截鬼子海军第十五舰队以及大批在长江中上游商船的大好时机——要是沉住气迟几天,鬼子就要返回宜昌、武汉等地,继续耍列强驻军、通航自由特权!

        同时下令海空军家当分别移往南昌、武汉等地,完全放弃吴毅建议海空力量适当移驻杭州湾的建议,甚至本来要用以堵塞航道的那批老舰艇也不例外!

        因意外逃脱沉水命运的通济、大同、自强、德胜、威胜、武胜、辰字、宿字、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号战舰,嘉禾号等商船、民船、盐船,共220余艘,近三十万吨位船舶倒是很好地被用以快捷运输物资及逃离沪宁杭的优先逃离者!

        蒋委座忧惧嫡系主力被堵,还无视得到大幅度增强的鬼子驻上海兵力,密令大批中央军精锐来个悄悄奉命调离,仅剩87、88师、炮兵第二旅四个营、淞沪要塞旅、六个由工兵紧急转成的所谓“淞沪警备旅”,在上海保安总队的配合下,坚守围攻阵地、浦东江防地带,掩护“历史上”所未曾有的大撤退。

        生怕被日军察觉从杭州湾登陆阻截后路,咬咬牙留下第十八军加强第十六炮兵团两个营、浙东保安一旅、二旅,依托金山等地防御工事作为上海方向侧翼,整编后的东北军何柱国部驻南京、王以哲部驻杭州,粤军叶肇部驻定山湖一带。

        等到吴毅汇报东北抗联收复北满、并消灭小鬼子大部分细菌武器,才又陆续调进一批部队,却已不是精锐嫡系,而是类似于浙东保安旅那样的地方军进驻沪宁、沪杭防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