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危局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危局 (2 / 3)
        接到密电时,蒋委座还只是惊疑,看到实物都快惊掉下巴了,招集心腹秘密推敲吴毅调整沪宁杭国防工事的会议上,果真应要求少掉何部长等亲日派,而以陈次长、张治中等人意见为主。

        吴淞要塞位于长江口,是上海、南京的门户,包括南石塘南北两炮台和狮子林炮台。

        别看炮台是清代光绪年间的三合土构造,火炮也都是阿姆斯脱朗与克虏伯之类后装甚至是前装老炮,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十九路军以一个旅野战工事配合,予以日寇沉重打击。

        一二八沪松抗战,能以五万劣势装备之师扛住鬼子十万优势装备兵力,致使日寇三易主帅、死伤万余,与全国抗战军民的支持、声援分不开,但与十九路军官兵能够巧妙利用筑垒工事也有莫大关系。

        以至于小鬼子在与一门心思退让的国民政府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时,硬性要求吴淞要塞不许设防,并抢先派出工兵爆破、夷平要塞炮台等设施。

        此后,对于日寇的侵略野心,国民政府也并非毫无防备,张治中将军就辞去军事教育长职务,专职进行沪宁杭国防工事建设,整顿长江下游要塞防务,特地考察已被鬼子毁坏的吴淞要塞与青岛德国占领时的要塞,想从中借鉴点成功经验。

        本来碍于“淞沪停战协定”,吴淞要塞在“历史上”的1937年淞沪会战中未能形成。

        如今采取吴毅的建议,专事沪宁杭国防工程建设的张治中将军,先秘密着手安排囤积钢筋、水泥于沪宁铁路沿线,同时在镇江等地按照图纸大批制作钢筋水泥船。

        趁鬼子与特勤旅、东北抗联在北满交战并增兵上海之际,国民政府军立即正对性增兵驻防,将特制的水泥船顺水而下,沉入水中阻塞长江口南北航道(今长兴岛、横沙南北两侧水道)、黄浦江口。

        随后在进驻部队依托野战工事配合下,大批工兵、民夫利用充足的现成材料昼夜赶工修筑穹顶式坚固炮台、弹药库、观察所、营房,供已经能够熟练操作重炮的要塞旅入驻、防守。

        小鬼子原本计划铤而走险生化武器优先,部署到上海的兵力不适合或说不足以与国民政府军开战,除了骚扰性攻击就只有抗议的份。

        等到令他们惊惧的“北满事件”暂息,想想如此灰头土脸太损“大日本帝国”形象,想来个捏软蛋找些回场子,顺便牵制一下张狂的东北、热南“抗匪”,争取时机批量制作“华北国”、“蒙疆自治政府”。

        这才发现,由于前番生化武器威胁,蒋委座早成了惊弓之鸟,不仅再次急促地颁发迁都武汉的命令,要求快速通过水陆交通将沪宁杭人口、物资疏散,同时拼命加强防备。

        善于战略谋划的石原莞尔是鬼子中难得的人才,经过分析侦查得到的情报,觉得中方防备甚严,单凭租界难以展开兵力取得胜利,提出夺取舟山群岛、崇明岛作为攻击基地,看情形再辅以细菌武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