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清朝老炮新用途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清朝老炮新用途 (2 / 5)
        得等到烟幕消散、重新调整火炮之后,才能再次装弹、瞄准射击。

        即便是训练有素的老练炮手,也仅能做到每分钟两三发的射速。

        而且这些口径分别为37、53、57、75毫米的驳杂古董,射程还都很有限。

        实际测试中,较为有效、精确的射程,仅能达到二三公里。

        也就难怪相较鬼子来说缺乏重武器的汤玉麟部,都瞧不上眼。

        不是压在军火库里,成为被遗忘的库底,就是充当汤部用以礼宾的“礼炮”。

        更有甚者,被转手甩卖给一些实力大的富户、绺子,用以看家护院或打家劫舍。

        据说汤氏家族效仿鬼子,平价卖炮、高价售弹,很是发了一笔横财。

        汤大省长极其家人、部属到底捞了多少,是无法追究的糊涂账了。

        得益于他们将这批遗产当作走俏古董来买卖,保养还算不错,每门近百的备弹量也算足。

        要是用来跟小鬼子玩劳什子“枪对枪、炮对炮的堂堂之阵”,这些古董当然就是国军系列哀叹的装备不如人。

        拖着傻大笨粗的家伙上阵,刚刚轰隆隆一声。

        连敌人的前沿都没挨着,反倒冒出滚滚黑烟暴露目标。

        让射程高出数倍、十余倍的鬼子火炮压着,天上飞机方便地炸着。

        捞不着好还老是找打、挨打,确实不如不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