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2 / 3)
        郑庆义见曹廷璞这么郑重,就恭恭敬敬看着曹廷璞:“老前辈,你这么庄重地说有事,一定是大事。只要我有能力办的,一定不遗余力。”

        曹廷璞:“这个能力你一定有,等我从头跟你说。现在的世道真是人心不古啊。想当年,元朝世祖忽必烈两度攻击日本,可惜没有成功。若要攻占的话,历史就会改写了。经历明朝、清朝,至今,中国尽受欺凌。也不知谁能振臂呼唤民众为之一战。”

        郑庆义一听曹廷璞谈古论今,不知何意,问道:“曹东家,因何事如此感叹?”

        曹廷璞:“中国人历来是好善乐施。古时日本来人,中国人都真诚相待,有啥给啥。还教化他们做人做事。可他们学去了,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畜类无异呀。新来个县太爷知道不?”

        郑庆义摇摇头。

        曹廷璞:“这不行啊,做买卖不能不和官家打交道。”

        郑庆义:“啊——?不是说宁交客,不交官吗?到你这儿咋还变了呢?”

        曹廷璞摇摇头:“不是说变,而是不可能不与官家打交道。比如说你给督军府发大豆。官家也是人,人就分好赖。有的人就坑百姓,不能和他打交道。有的人一心为民着想,就得和他打交道。有的官家还是为咱商民着想的,不打交道行吗?不行!你知道新来的县太爷吗?我认为就是这样的人。五站的日本人,咱们是没办法了。新来的县太爷新举措,咱得支持。”

        郑庆义:“啥举措?”

        曹廷璞:“看来你真是光顾自个儿了。听我慢慢的说给你听。来!吃菜。”

        曹廷璞夹口菜吃后说:“前一阵子这个县太爷,哦——。他叫尹寿松,字秀峰。约我和他谈了一会儿。这人真有见识。他问我五站商民情况,我给他大概说了一下。他说:‘五站商民深受日人欺压,可他们又不得不在那儿经商,甘受欺压,为什么?四平街、八面城和梨树城商民为啥还积极到那儿办铺子,就是因为五站地理位置对经商有优势。四洮铁路一开通,更能使商民蜂拥而去。老掌柜,你说说咋办?’我摇摇头的,无法回答他的问题。他激动站起来说:‘中国人就不能打破他们的经济垄断吗?我这父母官能眼睁睁看着商民受欺压吗?不能!老掌柜,为了抵制日人的经济侵略,我决心领头和日人抗争!希望老掌柜支持。’我好奇地问:‘能咋抗争呀。’他笑着说:‘当然了,我手里没兵,手无寸铁又无缚鸡之力,不可能把它们的人赶出去。只能用文的方法与之抗击。你看五站再发展下去,附属地城镇不断扩大,必将形成国中之国,四平街的地名就被他们抢去了。所以,绝不能让市政之权操之于日人的手中。在它的周围建埠,把它包围起来。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四平街新市场。我把市场建它跟前,让五站难以独立称埠,这就是我的目的!’我说:‘太好了,敢问建在何处?’他说:‘南面有閵家河相隔,水大河面宽。北面有小红嘴河,两河交汇到西面。只有东面一面城最理想,一面城曾是昔日的高勾丽古城。有条大濠沟与之相隔,土城墙是天然屏障,在那儿开埠重现古城风貌。’我一听很惊讶,以前的县太爷从来就没想过。于是我说:‘父母官,真要是在那儿建埠,我一定会鼎力支持的。’尹寿松说:‘正是需要你们这些知名商民的支持,不但出钱,还要在那儿开铺子。我正张罗修道,直通四平街新市场。道一通,梨树到一面城用不了几个时辰。我的报告洮昌道马龙潭道尹已经批了,现已送奉天省待批。我拟先修道,奉天批文一到,马上征地。直接卖给商民。’多有气概的县太爷,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郑庆义听了半天,没往心里去,只是曹廷璞说话,他不得不认真听,因为他觉得这事跟他关系不大。可当说到“马上征地,直接卖给商民”让他心中一动问:“到时候的时候,是不是谁都可以买呀”

        曹廷璞说:“那当然了,梨树城里的商民非常拥护,都踊跃捐钱修路。”

        郑庆义这才正视起曹廷璞说的事,他边想着边说:“哦,新市场一建,东边一大面子就被截住了。取引所再想压低价收大豆是不可能的了。这对地户来说可是个好事。”

        曹廷璞“嗯哪,你说的对。做买卖的更有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