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东番一夜秋风至(七)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东番一夜秋风至(七) (3 / 4)
        当然缙绅包税同样也还是要赚钱,对于奢遮的豪吏照样也会合作,该收的折变与加耗甚至还要变本加厉,乃至利用包税之便兼并田土也是常事。

        所以杨琳所谓使地方多了收入他勉强能信,但百姓少了盘剥却要深表怀疑的,若完全按正额包税不考虑折变、加耗,此事如何做得长久,难道澳洲人还真会做这亏本买卖不成?

        杨琳也不再解释,直接将一本册子递给了沈有容。

        ‘《包揽福建商税条陈》’。

        “这是何意?”沈有容虽然嘴上如此发问,但看着封皮上的名字已经有所猜测,澳洲人对包税一事显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杨琳轻笑了一声,“文如其意,若正税不好施为,我们可以先从商税开始试水。”

        正税也即是田税,福建不光只有沿海,澳洲人也不是大明的地方豪绅,自然说出包揽田税的话也难让人相信。但商税则多出于海贸,而这一块实际上就集中在月港,沿海还有不少私港便不是官府的税吏能够染指了。

        沈有容听了没有说话,杨琳则继续道:“福建今年的各处商税加起来当不会超过三万两。”

        这回沈有容点了点头,他久历海道,自然知道去年月港一年的船钞、番舶、契税,乃至还有竹木抽分全部算完,也才两万六千余两,而这几乎就是福建一省的全部商税了。按照元老院的统计,以商业活跃而言,福建在大明两京十三省中是与南直、浙江和广东同在第一档中的,但以商税来看,闽、浙两省却只能与四川并列倒数,最多后面再垫上一个贵州,就连湖广和云南的都大大不如。盖因大明的海贸正税本就不高,两省走私之风又盛,大量的银子实际上并未收到官中,而是落入了那些地方大族手中。

        后来朝廷征不上银子,强行加派便全都转嫁到了内陆农民头上,成为激起民变的一个肇因。反倒是等到满清南下之后,江南和福建的商税又都能收上来了,可那时大明也快亡了。

        看铺垫得差不多,杨琳这才将元老院的打算和盘托出。

        “如果由我们包揽商税,可以每年付给福建十万两白银。”

        1、《大明会典》

        2、《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3、《晚明史》樊树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