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南蛮兹事任意为(二) (3 / 5)
按照王星平的意思,他需要张介宾做的不是简单的一人医,而是要让军中建立起一套随军医护的制度,大体的理论他可以指点张介宾,但具体执行还是要破费许多精神的,好在张介宾本就有心于事功,又的确见贵阳内外大有可为,也多了几分振作之心。
丁得水全权负责练兵,昨日才专程从诘戎堡赶回贵阳,许久未见少东主一时有些无措。
王忠德专心准备武举,这营中日常的事情便主要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弟兄们渐次熟络,廖四等人当面背面也没有别的言语。加之他带兵极严又有进退,听说很得军中上下敬戴。
在王星平走的这段日子诘戎堡倒也平靖,既没有对外用兵,也没有哪家不长眼主动前来招惹,倒也相安无事。
经过半年多的休养生息,算上新募战兵数量也达到了一千二百人,加之新来北兵已经是奔着两千之数而去,诘戎所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户所。而依附于彼的军屯和屯户更是越来越多,丁得水也不忘王星平嘱咐在农闲时编练他们简单的操演,一旦遇上作战这些人至少能拉出数千合格的辅兵,单独行动也可守卫乡里。
战兵中,有一千六百是火枪兵,平日除了队列与射击之外就只练习枪刺。剩下四百人中有三百是哥里亚的炮兵,还有一百则是专门组建用作哨探与追击的骑兵,骑兵的训练费用太高,而相较于火枪手的战力又不够醒目,故而在王星平的有意为之下规模受到了控制。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更小规模的队伍则是专门执行特殊任务的,按照特种部队的模式训练,丁艺、尚宝都在这支队伍中。
诘戎所一系如今全系王星平定制的红袄战衣,如今已渐渐在贵阳周边有了名声,民间呼为红衫军,王星平听着觉得不错也就认同了民间的叫法。
待到年后他还打算从军屯中再寻些年轻上进的小子,将战兵规模扩充到两个营三千人上下,若是如此只要少待时日这支战力必然能在贵州横着走了,对于这样的未来王星平倒是颇为期待。
宋应星说的则又有不同,虽然只到贵州才两个月,但他已将铁厂和各处军屯全都走遍,王星平的产业和未来规划大致也都有所了解。
别的不说,今年秋收还要多亏了他出面统筹让叶宜伟也省心不少。
如今王星平总计占得的军屯已有三百来顷,收得秋粮五万石,除去屯民和佃户分去以及纳给官中,自己留足的还有三万多石,加上福泰号暗中从土司处购得新粮加起来又还是近五万石了,单以手中存粮来算王星平控制的军屯规模已经不下龙里、赤水和普安这些大卫,足可支撑起他手中的千余精锐战兵了,但如今又有数百北方来的新军,加之还有扩军及编练炮兵、骑兵的打算,这就又让这账有些难算。
此外瓮安的磷矿需要进行改良,宋应星提了一些建议看似可行,但王星平也还想等着元老院的人到了再做一次可行性分析。南洋有诸多海岛都有不少鸟粪石开采,比起瓮安这里不知方便了多少,但无论产量如何他也不会指望能够进口,故而还是自己在自家地盘上去打主意实际。
宋先生平日里讲的是气一元论,认为天地间非形即气,尤其对五行中水火二物的运用最是看重,是以这铁冶也就常去,主要是他对其中火器极感兴趣。他又听少东主提过海外有澳洲奇人能以蒸汽之力代替水力驱动器械,大感兴趣之下甚而凭着想象绘出了几张图纸,王星平看过之后虽然觉得还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对宋应星在技术方面的推敲造诣倒也大感意外。是后他又干脆在诘戎所中为稍小的兵士们开设了学堂,宋应星无事时也会被他安排去教员工们识字或是帮哥里亚编制炮兵操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