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东瀛浮波随心动(四) (2 / 5)
傅老师是私自决定北上的,就在收到李旦船队准备回日的消息后他便搭乘万通行的商船在福建与他们汇合了,他离开三亚自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更深一层因由。
一则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海南岛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三亚的人口早达到了两万人,其中归化民已有了六千多,如果算上往来暂住的商贾则已经快要达到三万之数了。榆林堡自然是装不下这么许多人,除了五百挂在那名千总军额下的驻军之外,归化民则都按照二百五十户一都保分别安排在三亚周边的十余处聚居地,围绕着工厂、学校和军营,已经颇有了番样子,比之婆罗洲许多新附的港口与据点发展也算是相当快了,单论人口三亚所属的崖州州治此时也不过如此的。
如今琼州南面这个港口的名声已经渐渐远播,不少崖州本地与两广的客商也都慕名而来,刘香在香山澳也是竭力延揽福建私商前往那里,但因之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显了出来——教会发展得有些快了。
不得不说耶稣会的教士的确是身兼博学与苦修之人,即便元老也没有他们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从抵达三亚开始便不断有人前往黎母山中向土人传教,如今倒是已经有三十余个村落都有他们的传教据点了,奉教的土人也是越来越多,就连回回的番村中都出现了改宗者,因此元老院也决定提前开始对宗教领域进行收紧,总体来说是一个稍微苛刻但教会尚能接受的方案。
三亚特别市的方针其实也就放在了人与钱的控制上,所谓人的争夺,尤其是那些信教之后随着传教士们来到三亚的黎民,对于他们市府施行的还是吸纳归化民的法子:未成年人不得进入宗教场所,需得先在三亚的学校中识字并学习基础科学知识,只有这样以后才能获得归化民资格也才能够在元老院的‘企业’中工作并获得各种福利。至于成年者,通汉语懂汉字依然是一个硬性的学习标准,无论信仰如何也是要完成的目标。
而另一条便是按照约定取消了持续将近两年的宗教机构免税许可,新建教堂要交宗教场地税,招纳信徒要缴社会抚养税,如元老承诺三亚的确保障了宗教信仰的自由,但一系列的手段下来似乎入教的趋势开始放缓了。
而作为三亚特别市的缔造者和首席行政官员,以陆若汉为首的教士们遇到问题自然要找上傅小飞‘上访’,他北上平户便有了点躲瘟神的意思。毕竟要不了多久马尼拉无血开城的消息便会传遍整个南洋,到那时相信耶稣会也会认清形势了,一套更加强力的管理班子即将抵达三亚,傅小飞也是给对方留出了一些空间与时间。
二则明年就又是外察之年了,这两年在三亚他与潘知州合作颇为愉快,因为有了三亚的存在潘老爷的政绩很是斐然,不仅在傅小飞的帮助下肃清了黎乱与海匪,三亚周边的许多村庄更是完成了‘改土归流’,乐安城也算立稳了下来,潘知州便多生出些想法,元老院也有意做成。
过去因为黎母山中瘴疠既多,朝廷官吏皆不愿深入,即便是潘大熙当初代署州事时也是借助全琼军势加以威压,再对黎民辅以鱼盐安抚,但种种好处最后都被为朝廷委以的土舍峒主所据,回过头来又挟众黎民要挟官府,是以乐安城新建时周围黎民并未尽服。
往往情形都是此抚而彼叛,彼抚而此叛,至于那些土官土舍,但有差使则官派一而私派十,官取百而私取千,于中上下其手。更还有那等利用朝廷对黎民的优待,将熟黎数万阴作生黎,就连傅小飞看着都觉眼熟,实在是太像后世汉人为得政策将户籍自改为少民的操作。
有这种种乱象,再加地理遐远,这乱也就眼见得平不清靖,纵然已经剿灭了抱由、罗活二峒,又有广西的苗兵药弩手数百把住险要,但依然是战战兢兢,直到‘澳洲海商’前来屯田……
两年前,傅小飞向潘大熙承情之后便带着军队将附近和歧等几个峒子一一清剿,但每回都只诛土官土舍,对于普通黎民则是尽量怀柔,又派出医疗队和传教士对每个峒子进行怀柔工作,很快便控制了这些地方。
潘大熙见澳洲人能不避瘴疠行此大好之事自然变得十分支持,傅小飞这两年又帮着州里将许多生黎转为熟黎,崖州全境光是在册丁口便多出了两万余户计四万九千余口,这些人口的税赋自然被傅小飞谈了包揽,自此连那些奸猾胥吏也无法插手进来了,渐渐连周边的感恩、陵水两县都不再有黎民前往骚扰了,而三亚籍着这包揽税赋的名目手也越伸越长了。
因此傅小飞便希望顺道也去天津一趟,看看能否动用一些京中关系将潘大熙运作到琼州府内更高的职位上,潘的年纪不小加之只是举人出身,琼州知府是不要想了,但若是去临高当一任知县或是在府城任个掌实权的佐贰官倒颇可行。
好在有王星平的铺垫,京中许多相关的势要如今都有门路,这边倒也不必着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