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北平墙高望门楣(二) (3 / 4)
“颇有建树?天成把他们想得太简单了。”徐光启淡淡道,随即又从袖中摸出一个精巧仪器,“能造出这种东西的岂是一般的工商。”
徐光启的手上是一个扇形仪器,约莫90度上下,王星平倒是认得,这是万通行半年前投放到市场的‘分仪’,是伏波军自用六分仪的简化版本,专用于航海观测,一经面世便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售价也是不菲,饶是如此当时停泊在广州的船长们对此物依然是趋之若鹜,只是这么快身在北京的徐光启便已经得了一个也出乎他的意料。
方才那中年人道:“听陆若汉神父来信中还说,澳洲人以屯田为名在三亚修了不少堡垒,且有大炮,如今倒是比起崖州州治更像是金城汤池了。”
“此事小侄倒是没有听说过。”王星平赶紧撇清自己关系。
徐光启却不以为意,“澳洲人的事情不说,天成就先说说想要我怎么帮忙吧。”
他现在对这个行事严谨有据的年轻后辈更为看好了,很是希望能够延揽王星平入教,故而又将话题扯了回来,希望能够示好于他。
“其实小侄是想请先生帮忙上,将最近北方判了流刑的工匠人等多送些到贵阳来。”
“此事你伯父便可办的,何必舍近求远呢?”徐光启问道,但并未拒绝。
“人多力量大,小侄觉得此事还是要多些人说才能见功。”
徐光启闻言哈哈一笑,“好个人多力量大,不过光是工匠而已,这军户实边可不好办。”
他虽然嘴上说笑,但心头却对这话有些感触,一个多月之前庞迪我神父以病残之躯上皇帝,其中言辞恳切,加上在京的奉教官员以铸炮援辽为名推波助澜,自去年以来的一波对圣教的攻击大有消弭之势,这让徐光启心情大畅,不过也的确如徐光启所言,就算真能解决一些工匠,这军户也是问题,总不能都靠流放罪囚解决,毕竟这大明一年的流犯也没有多少。
王星平忙道:“此事小侄倒是计较下了,恐怕就这几月便能办成,也可算是一桩功德。”
“这倒奇了,我怎么没有听说有这样的事情。”
“其实很简单。”王星平轻描淡写的说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论断,“辽东必败。”
参考文献
1、《大明会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