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北城烽烟试曲直(十五) (3 / 4)
‘这玩意挺贵吧?’这是王星平从杨鹤话中听到的反应,可惜这一回要让巡按相公失望了。他早有准备,既然是一桩买卖,哪有不注意成本的道理,不然张鹤鸣敢买他也不敢卖啊。
清了清嗓子,王家少爷开始说起自己的生意。
“按院也许知道,寻常的鸟铳本朝工部造价在三到五两,具体当以铁料和工价折算。先说这铁料,过去所用铁料虽出自官营铁厂,但锻打往往不够精细,钻膛又难免不妥贴,这些都是积年的手艺,可巧我这铁场中的丁师傅便是个好手,他带出来的徒弟手艺自也不差,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手艺才能保障枪身锻打后的质量。”
三到五两的造价其实也有些微妙,按照工部的法子鸟铳的造价当在五两五钱,但几十年了,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并不是不能降低,只是这话也就私下里大家知道罢了,公中其实都算潜规则。
其实采用子母铳的设计对于鲁密铳在远距离上的精度还是有不小的影响,但按照本身鲁密铳设计的三十丈射程就算真有命中精度杀伤力也堪忧,倒不如放近了效果更好,而放近了距离,那射速就更为关键。比起三人伺候一杆枪还要耽搁上近半刻才能发射一轮的鸟铳,子母铳的设计就简便了许多,即便不换枪,一两分钟内要将子铳换上也是简单。虽然这样的速度在实战上依然是慢,比不得弓箭,但火枪的威力在劲弩之上,同样的五轮齐射,给速射火枪换个子铳比起给七八石力的腰开重弩上弦可轻快多了,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样显见的好处,今日参与了试射的几位武职官才会频频点头。
王星平继续讲解,“鸟枪之法世宗时在沿海抗倭多用,如今的鲁密铳之法传入我国也有近二十年了,打造之技更简。以铁料计,先前铁场改良的这一支在六斤半重,那是因为先前打造仓促,旧铳管上已见迸口,只在原先铳管上取短了一截以防炸膛。若是照正经法子来造,一支当在七斤半上下,其中铳管及铳身并扳机、机轨、照门、照星等机巧物件总计四斤有余,以四斤半精铁来算需得方毛铁料二十五斤方得炼成,算成今日铁价也要一两二钱银子上下,但比起鸟铳的用料却是便宜了三成多,加上龙头、枪托等杂料的耗费便少了一半多。再有就是工价,这却是比之以往大大的节省了。制造火铳,最难莫过于钻膛,如今学生家中的匠师自有一套成法,这样一支火枪钻好膛也就只要三个工。”
先惊讶起来的倒是孙昌祚,“什么?只要三天?”
一个工即是一名工匠耗费一天的工作量,鸟铳依靠人工钻膛需要的时间一般是一人三十天,现在听王星平说能将工时缩短到过去的十分之一,难怪这少年有自信与官中做这买卖。
“的确,只要三天。”王星平一笑,算是感谢孙守备的唱和,但如何靠着水力的螺杆钻头与还算精巧的机床实现这个让人咂舌的结果他却不打算详说,这套领先时代的技术可是他凭借记忆囫囵个复原出来的,他本人都不能保障做到最好,若是被人学了去那他只能去撞墙了。
“那么你这火枪一支的造价是多少?”杨鹤听着也有些心动,但还是要问个明白。
“二两……”王星平拖着个长音,仔细观察着众人的表情。
杨鹤闻言也是一惊,“不会再多了?”
“还能更便宜。”王星平肯定的回答。
“还能更便宜?”这回连杨鹤都有些坐不住了。
王星平却是不急不慢的为几位相公解起了惑,“学生先前让柜上大掌事叶先生并大匠去了广东延请名师,若是能习得广铁冶造之法,那这铁料一项上当还能再省出三成的成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