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北城烽烟试曲直(八) (2 / 4)
王星平这才终于来到了仓房,时间已经有些紧了。
“东西都做得了?”少爷边问边对丁得水报以期待的笑容。
丁得水忙叫丁艺去后面宿房中拿出一个四尺来长的皮套递了出来。
王小六先接了过来,估摸着约有快十三四斤的分量了,他本猜测是什么兵器,可上阵用的刀剑,少有超过三斤的,这么重就算是骑战用也挥舞不动,可若是用来练功未免又太莫名了,摸起来倒像是两根烧火棍也不似弓箭,他于是好奇起来,“这里面的物什恁重,不知是什么宝贝。”
“鲁密铳……”王星平直截了当。
打开皮套,里面正是两支长管火铳,看起来像是官军常用的鸟铳,流线的木托看上去簇新,想必是刚刚换过,比起官军的火铳更为精致漂亮,王星平抽出一支来拿在手上试了试份量,足有六斤多了。
这种被称作鲁密铳的火器是万历二十六年时任中书舍人的赵士桢根据鲁密国【注:即奥斯曼帝国】使者朵思麻提供的火枪构造图及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新式火铳,因之以其国名鲁密命名。由于工艺的改进,较之更早一些装备明军的鸟铳射程更远,威力更强,其铳管通常采用一体冷锻,故而也不易炸膛,安全性上比起鸟铳好了许多。
现在王星平手上的这支和皮套中还有的一支是托王命德辗转从贵阳卫的军械库中寻来的,是当年征播州时大军带来西南的其中两支。
这两支火铳找到时俱已损坏了,是以王命德才能想到办法帮忙腾挪出来,王星平与他说的是要以之为原形设计新式火器,而且此事前些天见张鹤鸣时他也向抚台予以说明了,算是在官面上给背了书。民间私藏火器本是大罪,但研究火器本身却不算什么,当年赵士桢在中书舍人任上也与军器一事八竿子打不着,可还是能够于火器上有所建树,还得了兵部、工部和刑部的背书,京营中也广有声名。他性子执拗,于官场上得罪人不少却也没见有人拿私藏火器找他说事。
这两支鲁密铳到手之后,王星平便借着勘察铁冶的明目将几个炉工带出来参详,虽然贵阳本地的铁料不好,但也不是买不到外路来的好铁,他以考察原料的名义买上几十斤广铁并不会招来什么怀疑。而相处的这些时日他也看得明白,这丁得水当真是把打铁的好手。虽说本地铁冶受限于材料,但制作铁器的手段这几个炉工都算高明,又有王星平在原理上的时时提点,他更亲自照着赵士桢所撰《神器谱》上面的图样又手绘了更加仅准的图纸,还给重新打造了几样简便的测量工具。
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丁得水几个就在上牌里的那处王家庄子里起了处小炉,专一改造这火铳,等全部改修完了又一一带来了这粮库中,昨夜才在屋子里组装停当。
王星平仔细看时,发现铳管又比起先短了不少,想必是因为这火铳曾正经上阵用过,用得久了火门处有些迸裂,丁得水刚拿到枪时也曾说过,此时通常的做法便是将铳管从火门处截去七八寸,身管便会短上一段,常理上看也会影响射程和威力,但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要做这样牺牲。
而如果身管短了太多,还会在铳管前面再接一头,而目前手中这支显然并没有这样去做,看起来这火铳便有些短胖滑稽。
而原本铳管上应该新开火门的地方则已经挖出了一个槽床,这是……?
王星平忙问起方才拿着火铳出来的丁艺,“子铳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