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国政两权方生变(五) (3 / 4)
王星平心道是了,听说地方上暴乱的除了少民便是矿丁炉户居多,大户们害怕也是情有可原。
“遵义那里还有官营的铁冶吧?为何不去应募?”
“那哪里是我等能去的,官府的营生从来都如劳役一般,哪里如私冶自在。”
这话倒也不错,私冶虽然炉丁不过是个利其雇募,上面大头的租税、常例都是各家山主、矿主乃至总甲、地鬼得了,但好歹来去无涉。而官营的铁冶则多是摊派,且底层的炉丁更无保障可言,相较之下甚至不如作田的佃农轻松。
王星平听完又道:“那何以又跑到重庆来呢?”
汪革问言又是一叹:“原本阿母家中在重庆府有个亲戚,不意投奔来时已经不知去了哪里,府城中无处落脚,夜中盘查又紧,我这等逃亡户便只得望江北来了,想着先混上些时日待秋凉后再往湖广去看,听说那边也有不少铁冶,却比四川要过得。”
武昌府兴国冶的铁山年产官铁近三百万斤,光这一家的产量便抵得上川中数倍还多,四川这里除了本地所产,多用的便是湖广的铁器,这事倒也不算新闻。
在船中有一搭没一搭的问着话,这汪革倒也老实,对于所知之事并无半点隐瞒。
其实王星平也是思虑了很久,赚钱的买卖几乎都不是自己轻易能够染指,蹇家所涉的粮食交易虽然还算大宗,但自家也在做着粮食贸易,其中的问题自然清楚。虽然粮商也有囤积居奇之利,但在王星平看来没有实业支撑,遇上一点变故也就是旋起旋灭。短时间内想要依靠科举混个官身并不现实,这样一来他也就更加迫切的想要找些正经营生来做。
目今看来盐市上虽然做了一波行情,但也就是侥幸,而且食盐有专营之利,他小小年纪又没有根基,贩卖私盐是万万做不得,海外的贸易在这内陆之地更是不好搞。一时之间虽然拿着银子却有坐困之忧,让人奈何不得。
思来想去,最后这心思也就着落在了冶炼这粗重营生上来了,贵州农业虽不发达,好在矿产还算有些,周边各省也有足够的资源和市场。虽然大多数矿场都是官府所有,但相较而言冶铁确实比起粮食贸易能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前提是只要自家的东西够好。
别的不说,大明的铁锅可是驰名中外的,这并非是用这锅子做饭当真好吃,还是因为铁好的缘故。
王星平已经想好,如今手中的本钱若是回到贵阳开设一处铁厂倒是应该够了,以他的见识倒也应该不会亏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