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上元灯会解词迷 (1 / 6)
回到宫中,杨易有仔细揣摩一番这件事,决定还是要将这是告诉母亲。
凝妃听了杨易的打算,也没多说,只是决定等画作出来开始刺绣之后,便每日去宫外帮忙,正好用上越来越熟练的蜀绣长短针刺绣法。
杨易想了想便同意了,本来宫中妃子是不能随意出宫的,但杨易母子两许多年受冷落,宫中几乎重来不发送生活需品,都是他们自个儿出去集市购买,当然,可不能走正宫门,都是从下人的偏门进出。
“母亲多出去走走也好,整日在这宫中,闷也闷坏了。”
又与母亲商量了一番,决定了一些细节,例如此事在宫中尽量保密,这倒不是什么难处,没人会在意一个傻皇子在干什么。
因为时间比较紧,其后的日子,杨易便奔波与刘文徵家和宫中,此事虽然不需多少钱财,却是比较消耗人力,需要不少的人帮忙。
刘文徵夫妇在京生活多年,为人也比较恳实,所以结交的朋友亦是不少。
画作上,刘文徵找来了数位好友,都是些家道中落的书生,或者是落第文子,一听刘文徵要完成这样一副画,都是欣然答应。
而刘文徵的夫人则召集了绣房中的姐妹,准备就绪,只待画作一出来便开始加班加点的做工,在这之前由凝妃传授众人新的刺绣针法。
就算杨易描述的是一副迷你版《清明上河图》,但这副画完成起来依旧不易。
根据杨易的了解,大光朝的文学,画作水平已经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像极了前世的唐宋时期。
尤其在画作这一点上,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甚至宗教一类的画品都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涌现出很多当世佳作。但基本还没有进入世俗化。无论人物还是山水鸟物追求的还是一种高端位的境界,都是以贵族的视角来构思作品。
而杨易提议的这种广视角,绘俗一个房间集市场景的画,几乎没有出现过,连一个归类都没有,刘文徵等人讨论时,因为这幅画涉及到很多建筑结构比例,甚至有人将其归类界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