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八十八 官军复正泰李逆身死 (1 / 4)
宋志把那高达一千五百人的募兵当成普通民夫,这还真不能挑他的毛病!因为这些募兵的身份本来只是青壮而已。
如今明王朝的募兵出现的还不多,只有倭寇袭击的较严重沿海地方以及内陆匪患较严重的地方,当地的官员才会编练这些募兵,而且总数也不多,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编练募兵的风潮,更没有影响到北方的边军,北方边军依旧以卫所兵为核心,而且战斗力还不算差,他们的战斗力可内陆的地方卫所兵强多了。
因此这个时期里的募兵,严格来说是不能算入明王朝的正式军队里的,如此,这些募兵自然也没有朝廷正式承认的编制,充其量只能算是地方自行组织的守备军。
此时明军的正规军,还是那些卫所兵,这些募兵虽然穿着明军的军服,但是本质依旧是从民间征召的青壮而已,和寻常当苦力当炮灰的青壮不同的是,这些募兵的待遇更好,装备更好,战斗力也更强,甚至是超过了地方卫所兵,嗯,一般都会有好几年的服役时间,不像普通青壮临战征召,战后遣散。
因此当地的地方官员觉得有必要招募士兵,那么他自己会招募了,顶多是向朝廷报备一下,当然了他们报备的时候也不是用招募士兵的名义,还是会用招募青壮的名义。
而地方官员招募青壮剿匪这种事,对庞大的大明王朝而言实在太过正常了,如果这种事央朝廷都要管的啊,一年得处理好几百起了。
头的人看到他的报告书,脑海里是会浮现三五百明军在渡江的时候遭到大量胆大包天的贼军袭击,将士们力战抗敌,然青壮民夫惧死,冲乱了明军自己的队形,最后为了保全实力以待日后剿贼的缘故,明军主动选择了暂避锋芒。
这对于头的那些大佬们来说,不过是一个芝麻大点的事而已,这种事写到奏折报到京师那边,都没会人正眼瞧一眼。
当然了,如果宋志傻乎乎的说自个派了三千人的大军,但是却被区区一个乡野愚民率领的匪徒击败了,而且还损失了两千多人,那么不是小事,而是会变成承报到正德皇帝案桌的事了。
但宋志要是这么干的话,第一个倒霉都不是李轩这个造反头子,而是宋志,其次是苏家康,再过来是兴泉府的一大票官员,甚至都有可能连累省城里的巡抚大人都得背一个失察之罪。
最后,倒霉的才是大唐王朝以及李轩,而且这还得是明军派遣大军来攻,并且击败大唐新军的前提下。
而按照内陆地区的这些地方明军的战斗力,不派出个万八千的,还真奈何不了大唐新军,更不要说扩军并训练完毕,而且武备齐全后的大唐新军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