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六十六章 要不打一炮试试? (1 / 4)
李轩他们直都关注着河对岸明军的动向,兵力有没有增加,有没有减少,制了多少木筏等信息都是他们极力去了解的。
而大唐新军派往河对岸潜伏的十多个探子直都待在河对岸,埋伏起来几乎是二十四盯着明军的动向。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对面的明军是铁了心要在澜江渡口过河了,因为根本就没有看到他们派遣大量人马朝着上下游而去。
李轩猜测是因为明军自身也知道,上下游百里之内,也就只有澜江渡口这里最适合渡江了,其他的地方虽然也可以找到些适合渡江的地方,但是地形却是不定适合三千多人同时间内渡江。
至于说找个偏僻地方花上两天时间偷偷渡江,大唐新军又不傻,明军主力朝着上游或者下游去了,他们肯定会跟踪明军的踪迹啊,到时候河对岸的大唐新军也会做出相对应的部署。
再者,到其他地方渡江,同样需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来制木筏,要不然的话三千人难不成还能游过去不成?
毕竟澜江并不适合通航,除了有限的几个渡口有着些小船外,绝大部分河段都是没有船只的,他们没有现成的大量船只可供渡江的情况下,只能是依赖木筏渡江。
而上述,这些都是李轩自己的猜想,而对岸的明军的所所为也是证实了李轩的猜想是正确的。
河对岸的明军直都没有去其他地方渡江的打算,而是心就地制木筏。
于此同时,大唐新军的后方也是没有出现其他捣乱的明军了。
他们在后来问过了曾子松以及其他明军俘虏后,发现曾子松他们虽然也是从河对岸过来的,但是他们却不是和府城内的明军同属军,这百多人实际上是曾子松的私兵。
曾子松身为曾子文的弟弟,在曾子文‘殉国’后,就是按照父子子上,兄死弟上的传统接替曾子文从了军。
不过因为曾子文是因为轻敌冒进这才战死的,因此朝廷那边并没有让曾子松袭千户职务,只是给了百户。
而他所率领的百多士兵,只有数十人是配属的正规军士兵,剩下的数十人都是他私底下招募而来的‘家丁’,招募这些家丁所付出的代价也廉价的很,就是给饭吃而已,和大唐新军招募士兵的条件差不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