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 虚张声势 (1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25 虚张声势 (1 / 7)
        第五百三十二章

        乌衣巷着火、谢家子无人逃脱的消息传来时,祝英台刚刚接到了马文才的书信,请她去魏国暂时帮忙一阵子。

        “科举”的创意,准确的来说是马文才偶然从祝英台那里所得。昔年祝英台刚刚穿越时,怕自己来古代的时间久了会忘记自己这么多年教育学到的东西,所以一有空就用自制的笔记本将自己学过的东西记下来。

        因为不知道哪些东西有用,她记录的范围从天文地理到历史化学,甚至连马哲这种无聊的东西都记了下来。

        简体字在古人看来都是缺字的错字,再加上有很多本全是公式定律和莫名其妙的符号,没几个人都能看懂。

        这些本子是祝英台最大的秘密,也是祝英台在古代最大的倚仗。无论是为马文才制糖、炼铜,还是和马文才一起做生意时,她能为他很多有用的帮助,都全靠她刚来时从来不敢放松的那种认真。

        不管如何欢脱,本质上她还是个理性大过感性的理科生。

        五馆中以考试成绩和类别分甲乙丙科,再用甲乙丙三科决定课程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科举的雏形,这种方法只能在五馆推广,概因国子学中全是达官贵族之后,不会将律例、术算这样的学科当一回事,如骑射这样的,更是为了不愿和将种扯上关系而避之不及。

        只有为了给学生们多些就业路子的五馆,才会全科全通的教授。

        马文才要在魏国推行科举,首先想到的就是祝英台,以及祝英台十分宝贵的那个小本子。

        作为会稽学馆出了名的“全知全能”,来帮出些题、给些意见还是可以的。

        祝英台收到信后,立刻准备动身,去向陶弘景和陆修远请辞,结果刚说出来意,陶弘景就给出了让人出人意料的决定。

        “英台,梁国即将大乱,你将茅山上的弟子,都带去魏国吧。”

        “都带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