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28.京中生变 (1 / 8)
梁山伯和祝英台站在半山腰上,看着下方呈品字形的三道堤坝,和那块所谓的“龙地”。
正如老农所说,那被堤坝围起来的泄洪区现在是满目坟茔,南朝不似汉至魏晋那般厚葬,这让迁坟有了许多便利,但即便如此,这些坟茔也一看便知道不是平民的,每隔几百步就一个的茅屋,更说明了这里守墓人的数量之众。
“从堤坝方向想办法是不可能的。”
祝英台指着下面三道堤坝。
“设计这堤坝的人很厉害,下面做了一道沟渠,如果只破一道的话,水会分流到另外两边,不会立刻破掉的。除非三道堤坝同时破了,否则水根本进不来。”
“这里至少有十余家迁了坟。”梁山伯数着茅屋的数量,不怎么乐观地说:“数量太多,要是只有三五家,还能想想其他法子。”
“是不是要告知太守府?”
祝英台抱着一丝希望问他。“和‘龙气’有关,上面不会很敏感吗?或者将这里年年都淹的事情上报?”
“你以为太守府会不知么?”
梁山伯摇着头。
“难怪世子几番叮嘱我要‘重视农耕’,他本就是想提醒我,鄞县最大的问题在农事上。”
不管是士族还是平民,刨人家祖坟在法理还是道德上都是很严重的事情。
崔廉破堤坝分洪流淹没了士族的良田,虽救了十余万百姓,可依旧被千里追杀、被落井下石,最后不得不流落到异国他乡,连名声都没有保全。
崔廉好歹还是士族,还在京中和国内国外都有不少故交,所以才能保全性命,可他梁山伯算什么?
这比淹掉良田还可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