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求贤若渴 (2 / 6)
周瑜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不过,你别看子敬这个书生样就被他骗了,他是出了名的豪爽,一手骑射更是了得,单以箭术来说。。你未必比得过他。”
鲁肃白了周瑜一眼,接话道:“周郎言过了,鲁肃治理地方尚可,哪里比得上周郎这等治国之才。”
孙策有一点却是极好的,他尊重每一个人,从来不觉自己高人一等。这点和礼贤下士又有些不同,因为孙策根本不跟你讲礼法。
只见孙策大喜过望地拉着鲁肃的手就往屋里走。
“公瑾可是很少这么称赞别人啊。先生愿意来帮我,那是我的幸运!”
“我现在真是知道为什么各诸侯都求贤若渴了。这一个月下来,忙得我是焦头烂额,恨不得把那些文案撕成两半。”
鲁肃对孙策这般自来熟般有些一懵。。但闻言不由嘿然一笑。
“这是因为主公进兵神速,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打下了大片地盘。”
“相信有识之士日后必然争相投奔。”
说话间,孙策便引众人进了内厅坐下,府中家丁连忙上前端上茶水、点心。
坐下喝了一口茶,孙策便打开了话匣子:“子敬,我也不瞒你,那些原来治理地方政务的官员已经走了大半,现在的江东几乎是一个空壳。”
汉朝采用的是察举征辟制。
由县城推荐孝廉,由郡城推荐秀才,经中央或者地方官员考察后征用。
在汉朝初期,这项制度确实为朝廷举荐了许多出身平寒的人才。但随着朝廷的腐化,这项选官制度已经被世家牢牢把控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