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莫愁少年囧 (1 / 3)
马周!?字宾王!?
同名这种事情可能很常见,但同名又同字那可得万中挑一了,当然,并不是说在一万个人里面挑,而是在一万个叫马周的人里面挑。
这位马周马宾王是个什么人呢?
古人在未出仕之前,总喜欢拿自己跟更古的人相比较,最出名的就属诸葛亮了,他躬耕于南阳时就曾自比管仲、乐毅。而马周在浪迹江湖时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认为自己和傅说、吕望(姜太公)的才能不分上下,结果当年主席曾评价:“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能迥乎远矣。”(马周比他们强多了)
这样一个人物,在被李世民从茫茫人海中挖掘出来后,仕途一帆风顺,不到二十年时间便从一个正八品上的官场龙套升至中书省最高长官中书令(当朝宰相之一),除了来长安之前任过博州助教(市教育、文化局长),自打与李世民相逢后,马周一生中再也未外放为官,当贞观十二年马周由御史台调往中书省为官时,李世民对身边的人说,“我一见不到马周便想他!”(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
可是这样一个即将赫赫有名的人物,此时正坐在长安城中一间不起眼的小酒店里借酒消愁,身无分文需要拿衣裳来抵账,真是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啊!所以暂不如意的诸君且看看马周,有道是莫愁少年囧啊!再黑的夜晚,也总有放亮的一刻,就看你下没下决心去跟这无言的命运死磕了。
胡戈记得史籍上记载他的老婆是一位卖饼的女商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他,想到这里,胡戈在心中暗道,这小芝不正是以卖胡饼为业,还收留了昏倒在街上的马周!?
这……这……有这么巧的事情吗?难道接下来的剧情就是:左监门卫翊府中郎将常何的家人来小芝店里买饼,然后小芝把马周推荐给这位家人,而这位家人又给常何引荐了马周,然后马周成为常何的幕僚,最后替常何写条陈被李世民慧眼识珠?
胡戈记得这左监门卫翊府中郎将乃是正四品下,品级只算中等,所以马周在被唐太宗看重之后,却不能立马加以重用,只下了一个“令值门下省”的口谕,过了几天后不知是门下省编制满了还是怎么,又把他调到御史台的察院(御史台下辖台、殿、察三院)任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
虽然从头到脚马周这位人才都是李世民自己考察出来的,但按照当时官场的规矩,归根结底这推荐人还是要算在常何的头上,但是正因为常何这位推荐人的品级不显,所以直接导致了被推荐人的略低(这种潜规则无处不在,远的不说,就说近的,诸君的公司里,高层推荐的人和中层推荐的人,绝不会一样,公司规模越大,等级越多,这种情形便越明显)。
但就是这个正八品的官职在朝野舆论下还是显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唐太宗后来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在监察御史官名后面加了个“里行”二字,意思是我一定要用他当这个监察御史,但你们的意思我也明白了,就算是给他加个代理二字吧。
可以说,监察御史里行这个官名完全是李世民为马周而设置的,到了后来渐渐被其他皇帝所接受,成为正式官名,在北宋的时候,丞相吕大防就曾担任过此职。
马周最让胡戈佩服的一点是,在这个新老士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年代,他不好好吃吃香的、喝喝辣的,享受享受既得利益,顺应顺应时代唱唱高调,却偏偏不讨权贵欢喜的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老百姓为本),实在是倔得可爱,倔得可敬。
现在是贞观二年,至于马周帮常何上条陈的具体年代有两种说法,新、旧唐书说是贞观五年,资治通鉴说是贞观三年,但不管是那种说法,起码这马周还有一年多的时光要用来继续饱尝人世间的辛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