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有故事的人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有故事的人 (2 / 3)
        在卫卒恭敬的目光中,这位临时客串起马夫的吏部员外郎牵着朱龙马一路远去,逢人便用不经意的口气点出此马的来历。

        ……

        唐朝的政府机构分为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这三省的分工一言以蔽之,就是中书省主发令,门下省重审议,尚书省掌行政。

        刚才那位吏部员外郎口中的政事堂是三省的最高官员协商政事之地的称呼,此时是贞观二年,三省长官会晤多在门下省,待贞观后期一代名臣魏征死后,门下省的地位便在无形中渐渐下降,直到后来唐中宗李显首次执政时(李显中途被其母武则天所废,后又复起),裴炎任中书令,在他的坚持下,政事堂由门下省迁往中书省,这标志着政事堂设在门下省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并拉开了审议机构在大唐中央政府中渐渐沦为橡皮图章的序幕。

        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则是中央政府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办公机构,下辖六部,这六部在唐太宗时按其重要性排名依次是:吏、礼、民、兵、刑、工。其中的民部就是后来的户部。

        作为六部中地位最高的吏部,办公地点在尚书省左右两厢中左厢的头一座院落内,此时的吏部尚书正是身兼门下省名誉长官(检校侍中)、兵部尚书(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就是说本官“兵部尚书”一职并未免去)、总监东官兵马事的蔡国公杜如晦。

        而吏部司又是吏部第一司,乃四司之首,办公地点所在的位置相当醒目,片刻间军爷已经来到此处。

        进门后,只见一名看上去年四十许的中年人正在对两个下属模样的官员交代着什么,言行举止中给人一种精明强干的感觉。

        军爷见状,并未出言打断中年人讲话,只是自己寻了张椅子,靠着闭目养神起来。

        一刻钟后,吏部司的二位郎中领命而去,军爷适时的睁开双眼,起身对此人行礼道:“蔡公!”

        “永思不必多礼,今日此来,可是那蝗灾一事有什么变故?”见军爷昨日才离去今番又转来,杜如晦心知事情有变。

        “蔡公,确实有变故,不过是好事!”军爷答道。

        “噢?怎么个好法?”军爷给出的回答出乎杜如晦意料。但还没等军爷答话,杜如晦接着说道:“昨日我已经将此事连夜奏报陛下,陛下询问你怎么不自己去找他,永思,陛下很挂念你呀!”

        见杜如晦提起李世民,军爷双手抱拳道:“多感陛下厚恩,只是我心如死灰,不愿再卷入朝堂之中。此次实在是事关重大,毅不忍见朝野间对陛下攻讧,故而破例为之。”

        被皇帝挂念是多少为官者一生中梦寐以求的事情,不过对军爷来说,这些都换不回曾今失去的种种。

        “永思,人死不能复生,时隔已近两年了,你也该重新成个家了。”叹了口气,杜如晦劝解道,显然他是知道其中内情之人。

        军爷默默点点头,却没有接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