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五子登科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七章 五子登科 (2 / 3)
        作为一个曾经生在后清、长在赤虏旗下,习惯于宣传自己“伟光正”社会中的人,王大人厚颜无耻的花招学了不少。现在运用出来,倒也如行云流水!

        不过,王大山听了忠贞伯王瑞的话,却是犯起了尴尬症。兴圣人之学,可不是你这么兴的啊!孔子可没有拿着刀逼着人学汉语。

        真不知孔老夫子泉下有知,会不会掀开棺材板板,爬起来骂人!

        但是,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王大山拜别忠贞伯王瑞,举冲冲地跑去给朴家人传递这个好消息了。

        王大人的额外开恩,让朴成烈一家和其它的一些德川富户都看到了生机。对于他们来说,浮财还是可以带走的,而且再也不用这样提心吊胆的担心死亡了。

        消息传开后,各个富家大户家都纷纷疯狂地学起了汉话。大人、老人、小孩,所有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成了“好学生”,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

        为了帮助这些人学习汉话,王大人还将忙得四脚不着地的箕耳派了出去,让他带着会讲汉话的朝鲜官吏和书办,去义务充当“支教老师”。

        五六天后,一些通过汉话考核的德川富户,开始陆陆续续扶老携幼地向朝鲜南面的孟山、阳德、顺川、平城等地逃去。

        顺着他们的一路南逃,会讲汉话就可以保全性命的传言,开始漫延到平壤、祥源、延山,甚至更远的伊川等地。

        虽然有些人不愿意相信,但大多数的富家大户还是选择了相信。他们中的很多人本来就是景仰华夏文明的,所以这些人家便开启了狂学汉语的模式。

        一时间,学了一些汉语、读了一些天朝大明典藉的人,就成了各地的香馍馍。想学汉话的富户大族纷纷上门,许以重金求其为师。

        后世的学者将其称为汉东百姓心向故国,言之凿凿地说是汉威大帝王瑞教化万民有方。要不,咋会有这么多的人很热切的要拼命学说汉话呢。

        事实证明,学会了汉语,不但可以保命,而且还可以高人一等,有心入仕的人还可以进入天朝大军设立的汉东三郡各级官府中当个小吏。

        等到后来登州军攻克汉城、春川、麟蹄一线时,无论朝鲜南北各地,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情都达到了极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