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纺纱织布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纺纱织布 (1 / 3)
        海军连成军后,潘学忠也告别几位兄弟往回赶。

        现在他的玻璃制品和镜子的生意已经扩大到浙江全境,就连松江、苏扬带也有很多客商找上门来。现在他每跑趟,就能为家族赚回白银几十万两,家里的兄长叔叔都想参与进来了。

        很简单,谁主持这项生意,以后家主的位置肯定就是他的。潘学忠虽然不是大房嫡子,奈何他实在是太有本事,时之间他的光彩将所有人都盖过了。

        当然,王瑞也在潘学忠的帮助下,开始每个月赚回白银几十万两。不过这些钱,都被王瑞毫不吝惜地投入到了军队建设中。

        天启七年三月上旬,王瑞就特意将李天昊派了出去,在登州设立了浮山军在外面的第个办事处。

        王瑞让他在石家的支持下,开始为浮山前大量招收辽东逃民。到七月份时,先后来到浮山前的难民和流浪儿童、少年,竟然多达四万余人。

        这些在登州官员们眼中的沉重负担和不安定因素,到了浮山前却成了王瑞求之不得的人力资源。他在年初就陆续新建起了十多个纺纱厂和织布厂,直接将几万名辽民股脑儿吞了进去。

        这些廉价的劳动力,直接被充实进王瑞的工业大生产流程之中,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为王大人的军事扩张和实力膨胀添砖加瓦。

        年初潘学忠的销售成功后,资金回拢之后,王瑞就决定开启自己的工业扩张计划。

        在他的记忆中,第次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纱纺织工业开始的。所以,他首先便在明末山寨了“珍妮纺纱机”。

        王瑞上初高中时,曾经有同学是重庆棉纺厂的子弟。这人是个喜欢机械爱折腾的厂二代,他为了显示自己的牛逼,好几个暑假都把王瑞叫去,和他起仿制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

        这同学的爷爷和父亲先后都做过这个棉纺厂的副厂长,两人虽然觉得仿制这些过时的机器没有多大意义,可也不愿意打击两个少年钻研学习的积极性。

        这爷俩除了给他们提供了资料图纸,而且有时间还亲自下场对两人进行手把手的分析指点。

        你还别说,虽然历经了几次失败,最后这两台机器还真让两个毛头小子弄成了。当时的棉纺厂总工无意中过来看到,都说这两台机器的水平绝对超过了英国当时的水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