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都是没钱逼的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都是没钱逼的 (2 / 2)
        跟同时代的商人比不了,跟清代的皇帝就更比不了,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在其自传中回忆自己一个月消费的猪肉鸡鸭数量,根据他自己的交代是“我这一家六口,总计一个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只鸡鸭,其中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只鸡鸭是我这五岁孩子用的”

        而万历这个明代成年皇帝,一个月饮食消费的数量,《宝日堂杂钞》中的记载是“御膳:猪肉一百廿六斤,驴肉十斤,鹅五只,鸡三十三只,鹌鹑六十个,鸽子十个,薰肉五斤”

        也就是说,满清末代皇帝,而且是一个小屁孩,每个月消费的猪肉(大部分是当摆设充排场而浪费的)数量是万历皇帝的6倍多,鸡鸭数量也是万历皇帝鸡、鹅数量的6倍多。

        至于太后妃子的膳食消费数量,满清末代小朝廷的排场也远远在明代之上,比如隆裕太后,一个月消费的猪肉是1860斤,鸡鸭各30只,而万历时期“慈宁宫膳。猪肉一百二斤八两,羊肉、羊肚、肝等共折猪肉四十九斤,鹅十二只,鸡十六只,鹌鹑二十个,鸽子十个,……”

        显然光猪肉,满清的太后消费量就在明朝的太后的十倍以上,鸡鸭之类的消费数量也比明代太后多。看了这样的比较,再来看对明朝万历皇帝所谓贪财啊,奢侈啊的指责,就不能不令人发笑了。原来所谓贪财奢侈的万历皇帝,仅在饮食的消费水平上居然还比不过一个清朝倒台的末代皇帝,和清朝最没有势力,最没有资格作威作福吸食民脂民膏的皇帝比都差了这么多。

        既然国库里没钱,皇帝的内库也没钱,广大老百姓更是穷得叮当响,那钱到哪去了?资本主义萌芽最发达的时期,总不会整个中国都是一群穷光蛋吧?

        当然不是,穷了国家、穷了皇帝、穷了百姓,富了官员啊!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富裕,有钱有势的都是所谓的官宦世家,这群人掌握了国家90%的土地,做着日进斗金的买卖,富得一塌糊涂。更为可怕的是,这些人还基本不用纳税,而且反对任何朝他们的产业收税的政策。

        那这群人是什么来头呢?说广义一点就是大明朝的文官集团,所谓的清流。说得更具体一点,东林党、楚党都是这个小圈子里的。别以为东林党顶着清流的帽子,站着大义的名分就全是好人,就不干坏事。比如伪君子钱谦益当年殿试的时候,为了贿赂考官买个状元,花了一两万两白银,这钱是哪来的?普通地主家庭能有这么阔气?

        其实说不好听点,明朝灭亡的责任,后期东林党员难辞其咎,这帮人占着大量的土地、垄断了盐铁海贸,白吃白拿,将所有的负担全部转嫁到了贫苦百姓身上,不拔一毛也就算了,甚至到了国家快要灭忙的生死关头还在内斗。最后还一个个不知廉耻的投降满清当奴才,恬不知耻的将亡国的责任推了个干净。

        见过不要脸的,但却没见过如此无耻的。朱宏燚很清楚,阉党的可恶是在明面上,而东林党的祸害却是在暗里。若想要拯救大明朝,第一个要铲除的毒瘤就是东林党,因为这帮人实在是太可怕了,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又垄断了话语权,可以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还不容人从道德上谴责他们。

        只有如此这样才能挽救国家财政,才有能力驱除鞑奴!

        从某种意义上说,朱宏燚的这种想法也是被没钱给刺激的,于是就想到了打土豪分田地,反正哪怕他不去抢劫这些大地主,等满清入关了,一样要圈他们的地,与其便宜了外人,还不如便宜自己。当然现在他也就是想想,毕竟他如今也是正牌的东林党党员,在这几年东林党最牛逼的时候挖墙角,纯粹是活腻了。就算要做也等他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的时候。

        不过这就是个悖论,想要发展就得有钱,而想要有钱就必须有势力,眼下除了出去抢劫鞑子,朱宏燚还真没有什么来钱快的手段。可鞑子也不是吃素的,千年以来就是靠抢劫过日子。让朱宏燚这个小土匪去抢鞑子这个大土匪,恐怕还真有被黑吃黑的可能。所以用什么手段完成原始积累,就成了朱宏燚当务之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他却有了一点想法,不过却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