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 霹雳弹(下) (2 / 2)
想了想,朱宏燚决定扩大火药装填量,减少弹壁的厚度,几番折腾之后,脑袋明显大了很多的木质霹雳弹爆炸威力总算有了新的提高。起码不会像以前那样,一炸两瓣或者三瓣,飞散的木屑虽然比不上陶片锋利,但总归是个提高不是。
虽说还不是太让人满意,但朱宏燚已经有了定型的打算,但就是这当口,曹文昭又提出了新的建议:“大人,木壳虽然好,但威力还是小了,以卑职看来,虽然霹雳弹爆炸声势惊人,但这木头杀伤力太小,不如在火药中多放入一些铁砂和碎陶片……”
朱宏燚顿时茅塞顿开,他脑子还真是一根筋,反正那个木质外壳就是个包装容器,提升威力并不一定要在容器上打主意么,后世的**为了增加威力都有预制破片,那种刻槽的薄钢片他弄不出来,但往弹体里装点铁砂还是比较简单吧!想到这他不禁有些佩服起曹文昭了,职业军人就是比他这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强。
其实朱宏燚想岔了,曹文昭能想到并不是因为他思维更开阔,而是大明原本的爆炸型火器里,除了装填黑火药之外,装铁砂、铁珠、甚至装填一些类似砒霜之类毒药的都有。曹文昭也就是拾人牙慧罢了。当然朱宏燚也是个拾人牙慧的主,不过他更无耻,是盗版了后世几百年的先进技术。总体来说双方半斤八两。
解决了威力问题,剩下的就是那个讨厌的发火方式了,这种撞击式发火用在炮弹或者枪弹上很好,但是用在**上就有点不伦不类,搞得义军中的投弹手都像后世的鬼子,使用**前都得磕一下。朱宏燚讨厌这种发火方式,在他看来这个磕的动作纯粹多余。
但让朱宏燚挠头的是拉火管因为缺少氯酸钾和赤磷,他根本做不出来。唯一能想办法就是在雷汞上做文章,但因为装药的关系,这雷汞虽然摩擦感度也比较高,但没办法做到拉燃,看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撞击方式上下文章。这个时候穿越众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朱宏燚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弹簧!
对,就是弹簧,别看这小东西不起眼,但机械引信里这东西的作用却不可替代。有了弹簧,朱宏燚就有把握将撞击发火改为拉拽发火。当然他这个拉拽发火原理上来说就是撞击式发火的改进,说白了就是仿照枪械击针撞击底火的方式发火。平时弹簧是松弛状态,使用的时候拉拽弹簧然后松手,弹簧的势能便带着击针撞击铜片。
说实话这个想法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说到底还是撞击发火,当然因为有了弹簧的关系,安全系数倒是高了。不过这一点点小小的改进,马上就遭到了阻力。首先是这个时代没有合格的弹簧钢,至少十三山没有,朱宏燚用铜丝卷制成的弹簧,力量实在太小,根本无法可靠的发火。其次,多了弹簧,反而让制造工艺复杂了不少,不管是从成本还是大规模制造的方面来说,这种粗制滥造的弹簧都是个鸡肋。
结果,结果就是没人想这么改,朱宏燚的设计完全被人无视。当然,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在霹雳弹上应用弹簧遭遇滑铁卢,但是在地雷上应用弹簧却出奇的成功。当然这种成功也得益于朱宏燚对弹簧使用方法的改变,在霹雳弹上弹簧是作为蓄力器使用的,不能不说这是费力不讨好。但是在地雷上,弹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作为保险在使用。
地雷的引信和霹雳弹结构基本一样,使用方法也类似,不过改磕碰为敌人的踩踏。但是脚掌踩踏时压强比用手往尖锐的硬物上磕碰要小很多,很难引燃雷汞。而有了弹簧,只要加上一跟击针,平时弹簧松弛的时候将击针顶开,等敌人踩下去的时候,因为击针的压强大,自然能引爆雷汞。而且有了击针和弹簧,只要往里面插入一根横梢,就可以充作保险,平时不使用时横梢固定住击针,自然怎么弄都不会爆,使用时只要拔掉横梢就OK。甚至想要起出地雷,只要再将横梢插回去就行了。
既简单又保险,这样的设计比先头那个粗糙之极的霹雳弹保险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按照朱宏燚的想法,应该将这种设计完全推广,立刻也普及到霹雳弹上去。但是这个建议又被无情的否决了,理由倒不是不好,而是众人还是觉得这样太麻烦。
虽然朱宏燚以安全为理由据理力争,但众人觉得给霹雳弹加个套子更简单,也不会危险到哪去。所以任凭朱宏燚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作用。眼见如此这厮只能哀叹一声:“不是高科技不给力,实在是山寨货简单实用量又足。”
当然不管朱宏燚作何感想,鞑子兵们很快就会尝到他改进过的霹雳弹和地雷的威力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