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升官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升官 (1 / 3)
        不管是打击也好,凉水也好。朱宏燚都很清楚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高高兴兴的接受。好在这个年代娶小老婆**不算违法,在沮丧之余他也只能用这个安慰自己了。

        时间过得很快,而大明朝的这些官吏的办事效率却异常的低下。虽说辽东前线的几位大佬都同意了朱宏燚的主张,但毕竟还要通过内阁和皇帝陛下的认可,这一来一回再加上朝中扯皮,半个月都算快的了。

        别人还好,对朱宏燚来说那真是度日如年了,任务完成的时限是九月上旬,眼看着七月就要见底了,再耽误下去,那真是连黄花菜都凉了。

        苦等了二十天之后,朱宏燚终于迎来了好消息,上谕来了。上谕就是圣旨,和后世电影中颁圣的情况不太一样,没有什么阴阳怪气的太监,也没有什么“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因为这句话是不能乱用的,一般的圣旨也不会用这个开头,用“奉天承运”开头的都是重大礼仪、外交文书,比如册立皇后、太子、祭天地什么,普通场合用“皇帝制曰”也就完了。

        这一道圣旨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无非是些口头表扬的话,精神上奖励了山海关前线众位大佬,原则上同意了山海关前敌委员会的意见,当然顺便也给朱宏燚加了点官——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正五品),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明明在辽东办事,怎么却是山东的官呢?

        其实很简单,谁让明朝的“辽东”和“两京”一样,没有行省建制,没有布政司和按察司,所以辽东的这些“兵备”都是“寄衔于邻近省的布、按司官”,因此朱宏燚虽然在辽东为官,但却是“山东按察司佥事”。说起来这个官还有点意思,因为在朱宏燚之前另一个人也坐过这个位置,他就是袁崇焕。

        当然,此刻袁崇焕不是被开除公职了,而是也升官了,他现在是山东按察司副使山海监军,算是朱宏燚的直接上司。王在晋题补他顶替了阎鸣泰的缺,此时的阎鸣泰提前升任了辽东巡抚。

        为什么说提前呢?因为原本阎鸣泰升官是八月中的事情,但由于朱宏燚插了一脚,事情发生了变化,所以阎鸣泰不得不提前“上任”,好给袁崇焕和朱宏燚让出位置来。

        明朝实行的是“文臣领兵”体制,采用的是“督抚兵备”体系,即总督、巡抚、兵备三级,总督以下有若干巡抚,巡抚以下有若干兵备,而兵备道员在其辖区内是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军分区司令,而这些兵备道员统统都是按察司的官,听总督、巡抚调遣。

        按道理说山海道应该算是山海关军分区的司令员,但实际却有点特殊,这个山海道没有多少实权,只是个监军道而已。说白了山海监军不过是因为辽东形势紧张特设的一个官,性质有点像特派员。这样的官属于临时性派遣,属于因事特派,事情办完了就回中央,然后该干嘛干嘛。别看着监军听起来很NB,实际上不过是个芝麻官。

        当然有时候还偏偏少不了这个芝麻官和特派员,有道是名不正言不顺,朱宏燚挂个翰林院的编撰出去领兵也着实不像话,显得不伦不类。而有了这个没有多少实权的监军职位,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朱大人。”

        美滋滋的朱宏燚正陶醉在升官的喜悦中,不期然被王在晋叫住了,差点吓了一跳。

        “大人有什么吩咐?”他赶紧躬身问道。

        王在晋笑道:“朱大人,此番你升任了山海监军,但你主要的任务是营救十三山义民。此事非同小可,你可还有什么要求?”

        要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