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无奈 (2 / 2)
但他就没有想过,辽东对大明来说就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个时候丢掉辽东对全局压根就没有太大的影响,顶多是天朝的面子上不好看。
其实对付后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暂时退回来安心整理好内务,花个十来年的时间好好练一练兵,裁汰掉那些逃跑先锋。这样既减轻了国家和老百姓的负担,还能抽出钱赈灾,避免后来农民起义闹得不可开交的局面。
至于辽东,按照努尔哈赤那个杀人魔王的折腾法,自己都能把自己玩个半死。大明只需要执行严格的封锁计划,将能撤出来的辽民通通撤出来,然后让毛文龙和水师抽冷子的上去打闷棍,打了就跑,不求收复一城一池的国土,专门消灭后金的有生力量。以后金的科技、经济和人口总量,又能折腾多久?
更何况在天启、崇祯年间,整个蒙古、辽东地区又遭遇了大面积的干旱。困不死后金,饿也能饿死他们。等后金自己玩得差不多了,大明再去收复失地也就是水到渠成。
相对于孙承宗急切的收复失地的计划,不光执行起来更简单,更省钱,风险也降到了最低。唯一难堪一点的就是天朝的脸面上过不去,但这种面子对于关内的广大百姓来说可有可无,而且历史上的唐太宗早年也不是被突厥逼得狼狈不堪,可人家最后还不是把突厥收拾得服服帖帖?
所以对于一个有长远打算的合格政治家而言,有时候必须学会放弃,甚至是隐忍。面子算什么?里子才是最重要的!很可惜孙承宗虽然是一个不可置疑的民族英雄,但却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当然这不是对孙老师的指责,因为朱宏燚很清楚的知道,在明末这个异常浮躁异常喧嚣的政坛里,就算有政治家,也会被自己人整死,说到底这才是真正的可悲。
当一个国家的上层精英,都只顾嘴上痛快,党同伐异,甚至为了一点鸡毛蒜皮大的事情搞得你死我活的时候,离亡国就真的不太远了。
朱宏燚对孙承宗实际上是寄予了相当大的希望的,因为他有成为那个扭转乾坤的人的希望。他是天启皇帝的最喜爱,也是最信任的老师,他的一言一行对天启皇帝能有极大的影响。如果他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如果可以把这个一盘散沙的朝堂捏合在一起。那大明朝真不会灭亡得那么突然,那么可惜。
但是现在,听了孙承宗刚才指责之后,朱宏燚知道自己错了,错得还很离谱。孙老师身上的东林党风气实在是太浓了,他和其他那些东林党坚实的信徒一样,迷信心中理想化的经典,顽固死板,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为了反对而反对。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些事情不是能不能做,而是该不该现在就做。
叹了口气,朱宏燚一言不发,全盘接受了孙承宗的批评,因为他知道再说什么也是空的。孙承宗是那种拿定了主意,九头牛都拉不会来的人,不碰南墙,甚至在南墙上碰得头破血流都不会回头的人。很无畏也很东林党。反倒是王在晋,对于朱宏燚的说法倒是有些上心,但是面对孙承宗的步步紧逼,他也只能紧守防线。
“稚绳兄,你我分歧太大,恐怕暂时是得不出什么结论的。眼下不如听听众位同僚的建议如何?”王在晋建议道。
孙承宗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虽然他是皇帝的特派员,但毕竟是初来乍到,听听下面人的意见也没什么不可。
朱宏燚苦笑一声,虽然孙承宗让步了,甚至可能在听取了下面的意见后,暂时搁置修建宁远、窟窿山防线的建议,同意修建八里铺新城。但这一切都还是沿着历史的轨道在前进,如果没有意外,在打发走王在晋这个主要的反对派后,他马上就会停下八里铺工程,改建为自己更中意的方案。
朱宏燚还真是搞不懂了,都说蝴蝶效应,蝴蝶效应,可他这只小蝴蝶使出全力也无法改变历史车轮的前进的方向,难道历史的惯性真有这么强大?真是不可违背?那他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难道就是让他来经历一次惨痛的亡国之旅?顿时,朱宏燚的情绪低落了下去,对于未来他有了一种深深的恐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