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刘瑾议政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章 刘瑾议政 (3 / 4)
        他没好气地看了刘瑾一眼,刘瑾站在正德旁边满脸洋洋得意,还觉得自已给杨凌做了一件大好事,一厢情愿地把杨凌这一眼当成了威武伯对他的感激。

        杨凌没叹了口气,撇下这事儿不谈,先就那份奏折道:“皇上,这件折子应该交三位大学士好好议一议,这稻米既然抗虫耐旱可以增产,与大明百姓十分有利,应交发地方试种,若真有奇效,便广而推之,百姓受惠,谁会不感念皇上恩德?”

        他见正德听了不是很在意,不由灵机一动,说道:“若这稻米真的好用,那便是皇上慧眼识珍了,介时臣请以皇上年号命名,称之为‘正德米’,那么千秋万世,人们都会记得皇上了”。

        这样一说,正德帝果然大起兴趣,他高兴地道:“杨卿说的有理,那就这样,着当地官僚士绅试种,每家不得少于两亩,一旦果然优良,便予推广”,他匆匆扯过那折子,把批复写在上面,立即唤过门旁小太监道:“马上送与大学士们阅办”。

        这件事一下子触发了杨凌的心思,记得在鸡鸣驿时韩林曾经拿回几只蕃薯,北方人都以为稀罕物,现在已经是五月份了,这水稻效果到底如何,恐怕要后年才知道。

        蕃薯等物自已可是知道一定多产的,刘瑾圈了皇庄虽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我能让皇帝答应在皇庄内广种此物,等人人都知道了它的好处,百姓处然积极种值,京师是天下根本所在,这里的百姓广种这种粮食,不消几年就可传遍天下了。

        杨凌越想越是兴奋,正算盘着如何开口,刘瑾已笑道:“杨大人,你的军队常驻京城,咱们就可以时常在陛下面前相见了。呵呵,方才杨芳、王鏊两人拿了信阳水患的折子来见皇上,听说皇上要圈皇庄让你驻扎京城,还谗言阻止呢”。

        杨凌知道这是刘瑾向自已示好,不过一听信阳大水的事还有人在上折子,不禁吓了一跳,这都多少天了,朝廷还不处理,若真的饿死了人,岂不是逼得百姓造反吗?他连忙追问道:“怎么信阳大灾还没发下赈粮么?”

        正德皇帝道:“刘大学士已下令调拨钱粮赈济地方了,可是他们得寸进尺,还想要朕再免信阳三年钱粮,这水患嘛,是一时之患,大水退了便没事了,何必要免三年钱粮?我方才险些被他们哭天抹泪的给骗了,幸亏刘瑾提醒,才没上了他们的当”。

        杨凌觉得有些不妥,说道:“皇上,河南多灾多难,百姓大多手无余粮,这赈济只是解决他们一时温饱。况且大水之后必有瘟疫,百姓纵有些积蓄的也禁不起折腾,若是能减免一些钱粮,让百姓有个盼头,休养生息,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呀”。

        刘瑾脸上有些挂不住,说道:“杨大人宅心仁厚,怜惜百姓,可是损害朝廷、买好地方的官员实在不少,这个例子一开,以后不知要有多少官员藉口灾荒要皇上免这个免那个,那朝廷岂不是入不敷出了?”

        正德一听点头道:“不错不错,刘瑾说的有道理,我看他们说得过于夸张,一场水患便哀鸿千里么?不能纵容了他们”。

        刘瑾又道:“朝廷盘查地方钱粮从来没个定规、查的也不仔细,他们府库中纵有钱粮,也常向朝廷哭穷。皇上年幼,可不能让臣子们蒙蔽了,老奴建议皇上定下规矩,每年都要派人巡查地方钱粮收入,自已心里有本帐,才不会被骗了”。

        杨凌惊讶地望了他一眼,想不到这不学无术、只知害人的刘瑾居然还有这番见地,后世通讯发达、制度健全,还有审计机关年年审计地方呢,这时的大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若不加强对地方的财政管理,的确不利于朝廷。

        不过这件好事若是委派内官的太监们去执行,只怕他们还是讨好皇帝、中饱私囊的居多,那时出现一堆张剥皮、李剥皮,好事也变了坏事。杨凌忙补充道:“这主意甚好,这对加强朝廷的控制和岁入大有好处,皇上应该着户部定下规矩,由他们每年派员予以执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