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章 建宁遗事 (5 / 13)
在他们家门前稍远处停下,看着他们在门口转身向我致谢。最终进去并关上大门。院内坐着一个中年的妇人便站起了。原本她似乎正在院中缝补着一个成年男子的衣衫,关切地听完孩子们地回报,朝着院墙外张望了一下,看见了外面远处的一个穿着怪异的长汉,便朝此人低头欠了欠身为礼。而此人却一直在掩口咳嗽。只能不住点头。
虽然草屋破旧,院墙矮破,但是看着还算整洁。虽然窘困,但一家人似乎都会一直带着笑。想着那小孩和**的礼数和话语,这家很可能是家道中落,困居于此。那家父亲怕是在服着兵役或者徭役未归,靠着母亲帮别人缝补衣衫,加两个孩子捡取散落谷粒为生。
心中盘算着如何帮助他们,想起老爹以前帮人的方式,总觉得给钱不合适。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可那孩子还太小。一时盘算不定,便想着先去市看一下。
城内就一个市。偏在城中之西,应是为了早上开市之时阳光便能晒着这里。由于这段时间围城,现在除了西城门,其他城门一概紧闭。西城门也还没有让普通百姓进出,所以市里基本没有什么叫卖。只有几家邻市的大铺子还开着门,不过也没有什么客人。
真正的买卖只见到米铺中一个壮汉扔了一口袋钱在案面,说五百钱买米。铺子里地人一个个收检,很是仔细,还退了几十个,说不能收,最后只算得了四百五十三钱。那人问为啥不收。铺子里的人回说,那些钱被人刮损取铜得太厉害了,五字左右上下笔划都不连了,铢字“金”边都快切没了。无论这边如何解释,说什么自己收的也是这样;那边也说什么都不收,说自己收了花不出去。最终争论了半天还是买了两石粟米,那买的居然还哀求着让多给点,那铺子里的也算好心,用手捧了一把倒在买地那人的坛子里。
粟米在荆州和交州都没见过,不过,在洛阳东市似乎也要三百钱一石,而且似乎还算是便宜的。这里被围这么多天,米价倒便宜得有些让人不解。
那人居然还是有些不开心抱着个大坛子转身出来,口中抱怨着,还夹杂些脏话。忽然看见门口的我,开始显得有些奇怪,听得见他在我背后还喃喃自语:吃军粮的来这里做甚?
里面那人本来正在拨弄着他的算珠余光中瞅得人来便问我要买什么米粮?听我没有回声,抬眼注意到我身上的衣裳便开始有些迟疑,又问军爷来这里做什么?而我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在问我什么,只是看着很多草席竹篾围成地垛垛中有着各种样地米,其他倒也常见,甚至还有某州稻。某郡黍。某县梁米这样的优等货供。只是还有些上面贴着个“库”字,旁边挂地木牌上也在有粟和库粟。不仅粟,谷黍稻也有库谷,库黍,库稻之类。凡带库字地都便宜得很,多数只要二百多钱一石,这着实令我不解。
那小厮有些不知所措,一再问我所来何事,我终于醒悟过来,便问他库字何意?
此人傻笑。似乎觉得我这问题很傻。看我一脸茫然,终于也醒悟过来:军爷不是本地的?
我点头:怕过几天就得开拔回去了,咳咳。现在就等那些个还站不起来的兄弟们赶紧恢复些,至少能用车载回去。这不。闲得无聊,咳咳,在营里快憋出病来了,就出来走走,家里也种地,地还不少,过来随便看看。
心中有些得意。深感自己编瞎话很是有一套,自己听着自己说的都差点相信了。
他这才恍然道:这库便是这里军库中之陈米,每年调拨而来各种军粮贮于此地军库粮仓。这么些年,此地无重大战事调拨事务,便有大量往年陈米并未动用。而库房又调来新粮,原来的又满了,故而便会将陈米售于粮商酒肆。
我也恍然:怪不得经此围困,此地百姓倒也安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