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61章 都闪开,我要放大招了! (3 / 4)
“这倒是个办法,可是,并无先例啊”杨廷和有些犹豫。他对马林观感还是很好的,毕竟马林送他的那首竹石诗逼格很高,很适合他的心境。但是,马林的要求有些不合礼制,让他很犹豫啊
其他朝臣也是,马林提出的方案,好像也还行。可问题是,没有先例啊对于一帮固执的清流而言,遵循祖制,就是他们的重要观点。
到了这个时候,马林不得不放大招了
“如果,马某献上北海国的至宝,一种亩产千斤以上,甚至能达到两千斤亩产的神粮呢?”
满朝君臣都是猛地一惊,然后,都用一种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马林——你忽悠傻子呢?当我们满朝文武都不知农?在场的官员,大家都是地主啊!亩产几何,大家还能不清楚?
明朝是个以农为本的封建王朝,满朝文武大臣,谁家没个几百几千亩地?虽然官员们收入的大头并非来自收租子,但是,家里田亩的产出,大家还是清楚的。毕竟,能混到高位的,都不是纯粹的书呆子,还是懂得一些经济的。
就算最肥沃的江南顶级水田,亩产一般也就500斤左右。马林开口就是亩产千斤,还可能上两千斤,大家就只当他吹牛了
眼看大家都不信,马林自信地坚持道:
“是真的,真有亩产千斤。而且,这是在贫瘠的沙土和山地上的亩产。若是在肥沃的田地上,照料好了,亩产可达两千斤!”
“哦?是何种作物?是稻是麦?”老好人李东阳好奇地问道。
“非稻非麦,是臣偶然间发现的一种神粮。无需江南熟田,哪怕是在贫瘠的陕北的黄沙土,亩产也可达千斤以上!”
红薯最喜欢沙土了,在沙土上亩产可轻松破千,两千也不是不可能,只要肥水充足。
但对于稻麦而言,沙土是贫瘠的土地,营养不足,很不适合庄稼生长。所以,陕北一直是穷地方。因为穷,大家吃不饱。吃不饱,然后就造反。明末出了个李自成,颠覆了大明王朝。民国出了搞垮了光头王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