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零.求求你说人话吧! (1 / 4)
被世人冠以“文明”之名的存在,其真正基础究竟是什么呢?
理性、逻辑的思维方式?
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亦或者归纳总结法?
就像一万个读者,心里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社会角色、不同性格的人,对这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看法。
其中,在历经、甚至直接间接、明里暗里推动过数次工业革命进程,促使文明大幅进步的赛恩斯结社成员心目中,最精准贴切的答案,应当是量化、标准化、公式化、数据化。
只有量化,才能将“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一面,那些过于含混不清的遣词用句、混沌篇加以章滤析,还原出受描述事物的本来面目!
举个例子。
道门鼻祖、古修士老聃,在道德经中,曾用一段言辞,尝试着定义了“希、夷、微”三种特质,用词优雅、通俗易懂: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单纯从直译的角度出发,似乎不难理解。
看不见它,就叫它夷;听不见它,就叫它希;捉不住它,就叫它微——很简单嘛!
然而在科学工作者眼中,问题就相当严重了。
看不见它——究竟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于怎样的原因,才看不见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