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武举 (3 / 4)
吴帆徽没有拒绝,他早就感觉到这个徐彦琦不简单,有结交的机会是一定要结交的,距离吃饭的时间尚早,两人朝着朱雀大街走去。
“在下若是没有猜错,谦珏兄一定是参加此番乡试的读人。”
“不错,还有三日就要发榜了,发榜之后,也要离开这里回家去了。”
“在下也是来参加乡试的,只不过是武举。”
吴帆徽扭头看着徐彦琦,有些吃惊,他终于想到了一些事情了。
明朝的武举不受重视,考试也是断断续续,武举人的身份,和举人根本无法比较,崇祯年间有一次例外,登基的朱由检,雄心万丈,特别重视武举,崇祯四年亲自主持了的武殿试,钦点了武状元,但后来武举还是逐渐衰落,一直到清朝,武举才得到真正的重视。
重文轻武的明朝,不可能真正的重视武举。
武举考试与乡试不一样,不考五经,仅仅是默写武经,武举考试,以军士谋略为先,以军事技术为次,若是考试的军事谋略方面不能够过关,就没有资格参加后面的武试,自然也就无法获取到武举的功名。
武举考试的时间,一般都在科举考试之后进行。
陕西的武举考试,在乡试之后,乡试放榜,举行了鹿鸣宴,尔后武举考试才开始。
武举考试结束,中举之人成为武举人,也会赶赴京城参加武会试和武殿试,只不过武举的考试,一般都是地方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负责,朝廷不会派人参与,其考试的形式也简单很多,影响更是很小。
徐彦琦既然能够参加武举考试,那必定是获取了武生员的身份。
尽管说朝野都不是很重视武举考试,但作为考生本人来说,还是看重的,若是没有一定的军事谋略和军事技能,不可能参加武举考试,这样的考试可是要展现舞刀弄棒能力的,不懂武学之人,不可能上考场。
明朝唯一一个文武双全之名臣熊廷弼,就是湖广武举第一名和乡试第一名,被誉为双谢元,其家中还有一副对联:三元天下有,两解世见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