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与山海关往事 (2 / 6)
“三哥本来打算交给妹妹的,是在宣府主持互市,交易羊毛吧?”昀芷问了一句,见允熥点头,又道:“三哥,我觉得,将毛纺织工场放在天津市舶司可不对。市舶司是做买卖的地方,岂是开办工场的地方?江南工场最多的是苏州与杭州,而非上沪市舶司;广东工场最多之地是广州,也不是宝安市舶司,北方的工场也不应放在天津。”
“我也知晓放在天津不合适,但除了天津,还能在哪儿?北方商业繁华,又能让商人放心做买卖的地方只有开封,但开封离着天津有些远,而且还没有河道相连。”允熥略有些懊悔的说道:“早知羊毛生意做不好,就将市舶司放在利津了。”
“三哥,可以将工场放在北平啊?”昀芷笑道:“北平是整个河北地区的核心,又靠近天津,是个合适的地方。”
“而且与蒙古人做买卖也未必不成。只是暂且不能开设大工场。”她继续说道:“蒙古人没法稳定提供羊毛,但每年总有几个部族来宣府做生意,总有些羊毛提供。可以仿效文垣在苏州的做法,帮助工匠开设几家几户的小工场,从宣府互市购买羊毛回去。即使没有羊毛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做些别的,比如纺织棉布,或者打些零工,总不至于赔的上吊,总有些赚头。”
“而且与蒙古人也不止羊毛生意可以做。牛羊马的生意不多说了,就算是牛皮、羊皮也大有可为。……”昀芷滔滔不绝地说起了生意经。
允熥怔怔的看着昀芷说生意经,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四妹妹,五年不见,你这么擅长做生意了。”
“这都是在印度见识到的。”昀芷说道:“总督府北面的藏人与蒙古人差不多,都是以游牧为生,每年也会驱赶着牛羊做生意,印度当地的商人早就轻车熟路。我只不过是在印度人的做法上增添了一步开设小工场而已。”
“看来为兄让你来掌管宣府,倒是歪打正着了。”允熥笑着说了一句。
但他心里却没有笑。宣府是不适合作为开设工场的地方的,所以昀芷提出放在北平。但这隐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允熥也不想猜昀芷是有意还是无意,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就在北平鼓励工匠开设几家几户的小工场。由无忌担任北平知府,兼任宣府总兵。”
“这个,”昀芷却没有立刻答应,反而说道:“三哥,妹妹可不可以提一个小条件?”
“你说。”允熥道。
“妹妹想把于谦与唐赛儿夫妇从印度调回来,以于谦为北平府同知。”昀芷说道。蓝珍等人带兵平定印度后,为开设总督府、治理印度,允熥从中原调了不少官员去印度。昀芷有一日见到唐赛儿的父亲唐景羽,想起他的女婿于谦似乎很有本事,受到三哥重视,又与明教有这样紧密的关系,于是请求将于谦调来。允熥想着让他去印度锻炼一下也好,就答应了。
“可。”允熥说道。于谦做事他也放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