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国家的分析 (5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1章 国家的分析 (5 / 6)
        然后呢,当地土人信奉天方教,这不区分出内外来了吗?

        并且华夏人一向对于宗教不是深信,大多数人都是浅信,只有极少数虔诚的教徒,不用担心出现神权挑战皇权的情况,只能作为一种地方的制衡,而这正好可以监督地方官府的胡作非为。

        其实宗族是对于地方政府最好的制衡,但是宗族的缺点刚刚已经说过了,所以允熥不能扶持宗族。

        ==========================================================

        聊完了人的问题,允熥又开始思考政治制度。

        前边已经说过了流官制度的弊端,但是允熥又不能放弃流官制度。在广大内地改流归土,允熥倒不是很担心他的权力的削减,至少现在不担心,但是土官制度必然导致赋税的大规模减少。

        而允熥想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他要实施的一些政策,虽然长远来看对于汉人有利,但是也必然违反地方的利益和普遍的想法。

        允熥现在有一种使命感,感觉自己像是彼得大帝,要拉着满脑子腐朽思想的贵族和百姓向前发展。

        像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一样,用皇权来强行推着国家向前走。

        所以在内地,必须实行流官制度,让地方的宗教团体和尚未消灭的豪强势力进行监督。

        说到官制,不能不提科举制度。很多人都想不到,真正的儒家是反对科举制度的。

        宋代的大儒朱熹认为:最好的制度是乡居里选,也是两汉的察举制。算是魏晋的九正制都科举制要好。

        他还认为:按照科举制的路子来,我大宋一定无法收复北方故土,想要还复汴京,必须废除科举制,恢复察举制,然后再过个几十年能打败金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