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跟我走吧 (1 / 3)
<!标题上ad开始><!标题上ad结束>
<h1>正文卷第八章跟我走</h1>
<astyle="color:#00f;"href="5134537.html"></a>
<tablealign=centerborder='0'><tr>
<td><tableborder='0'align='left'><tr><td>
<td><tableborder='0'align='left'><tr><td>
<td><tableborder='0'align='left'><tr><td>
</tr></table>
德国与中国的关系,说起来也是挺有趣的。在德国还分裂为东德和西德的时候,被称为西德的联邦德国对于中国的态度是非常友好的,在所有的西方国家中,算得上是最诚心诚意愿意帮助中国的,或许还不用加上“之一”这样的修饰。
那时候的联邦德国,经济上处于上升期,需要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来消化它在装备制造业上的过剩产能。在政治上,它是一只跛脚鸭,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不说,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欧洲也是没有太多政治地位的,迫切需要中国这样一个**常任理事国来作为它的盟友。
在这种情况下,联邦德国对于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非常重视,向中国出口装备的时候很少有留一手的念头,这一点与美国和rb都大不相同。在美国看来,中国毕竟是东方阵营的一员,在输出技术时是需要有所节制的。而在rb看来,中国是一个有潜在竞争力的邻国,他们可不愿意教会了徒弟再饿死师傅。两相比较,就能够看出联邦德国的难能可贵了。
德国与中国关系交恶,是在德国统一之后的事情。而其中对中国最为仇视的,恰恰是来自于前东德的那些国民。这其中的缘由,就只能交给犯罪心理学专家们去研究了。
80年代初,中德还处于接触的前期,德国人一方面对中国不了解,不敢像rb人那样玩花招,另一方面又有着与中国搞好关系这个出发点,冯啸辰提出应当把进口的方向转向联邦德国,是非常正确的。
这样一个道理,对于罗翔飞这个层次的官员来说,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之前或许朦朦胧胧,看不清楚,一经捅破,大家也就恍然大悟了。
关键是,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人,居然不是谈判桌上的老将,而是一个在谈判时负责端茶倒水的小临时工,这怎么能不让罗翔飞惊奇而且尴尬。
“我们此前也接触过西德的制造商,但他们的报价比日方要高出不少,而且在成套提供设备方面还有些犹豫,他们更希望我们采用点菜式引进的方式,这与rb企业能够提供的套餐式服务又有区别了。”罗翔飞回忆着冶金局的决策过程,向冯啸辰解释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